小花帽(外一篇)
小花帽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顶美丽的小花帽,像妩媚的鲜花一样绽放着。
那是1991年炎热的夏天,我即将告别乌鲁木齐之际,学生萨乐黛风尘仆仆地赶到车站为我送行。像所有维吾尔女子一样,萨乐黛穿着粉红的艾德来斯绸缎裙,头戴一顶鲜艳的小花帽。她当时在新疆艺术学院读书,据说是音乐系里出类拔萃的高才生。对于萨乐黛的进步和成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
萨乐黛真诚地感谢我的培育之恩,她说这一别我们师生恐怕再难相见了……说这些话的时候,萨乐黛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我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并希望她和所有的同学,以后有机会到风景如画的江南看看……
不论怎样,我都应该无愧地说,为了使萨乐黛人尽其才,我花费了不少的汗水与心血。记得高一时,同学们一致推选萨乐黛为文艺委员。果然,她优美的歌声和娴熟的舞姿,给班级增添了许多快乐和荣誉。从家访中获知,这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少女,是三年前从南疆随父母迁往边城的。她跳的是传统的刀郎舞,经常是学校一年一度文艺会演的压轴之作。但是,我对这位清纯的能歌善舞的少女感到担忧,因为她的功课比较差,特别是汉语发音很不准确。在课堂上用汉语朗诵课文时,她不流畅不规范的发音,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面红耳赤的萨乐黛,此时低低地埋下头,像错了什么事似的,两眼含着委屈的泪水。
于是,我经常利用自习时间,将萨乐黛叫到办公室“开小灶”,单独辅导和纠正她的汉语发音。两个月过去了,她的口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萨乐黛的基础知识较差,考取大学几乎没有什么指望。我忽然想到因材施教,为什么不利用她的音乐特长,来进一步开发她潜在的才能?于是,我找到了音乐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年过半百的女音乐老师,也开始热心地给萨乐黛“开小灶”了,并经常利用寒暑假,带萨乐黛到她家里学习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整整两年,萨乐黛身上的音乐细胞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并顺利地被新疆艺术学院录取。假如我当时让萨乐黛死啃书本,那么她就很难跨进艺术神圣的殿堂。
……萨乐黛打开手提包,取出一顶五颜六色的小花帽,她说这是利用一个礼拜的业余时间精心制作的。接过那顶漂亮的小花帽,我感到内心涌过一股温暖的潮水。应该说,这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礼物,在乌鲁木齐各个商场随处可见,然而这顶小花帽却不同寻常,它象征着纯净的师生之谊!望着美丽的小花帽,我仿佛又走上了神圣的讲台,看到了这位维吾尔少女春天般生动的微笑和优美的翩翩舞姿……
响沙流韵
天山南北浩瀚无际的沙海,无风时宛若铺展的银缎,温柔得令人怜惜和流连。可是鲜有人知,这看似平静的沙海并不绝对平静,那有如天籁的来自沙层内部的流韵,像美妙的乐音,令人心驰神迷。
到过甘肃敦煌的人们知道,除了自然奇观月牙泉外,还有神秘的鸣沙山。不知何年何月,流沙堆积而成这巨大的沙山。而更令人称奇不已的是,这是一座会发声的山。到敦煌旅游的游客,都喜欢将耳朵贴在鸣沙山的表层,一阵阵细微的沙响,使人宛若听到了一曲醉人的轻音乐,旅行的劳苦被冲得无影无踪,精神为之一振。
像这样的响沙,无论在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在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足为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沙梁沙山都会发声。倘若你在宁静如水的夜晚,露宿在会发声的沙山一侧,那是你的幸运。头枕着柔软的沙土,两眼遥望夜空中闪烁不定的繁星,侧耳倾听来自沙山内部细微的小夜曲,那种神秘而又美妙的体验,真的令人心醉,让一颗躁动的心安宁起来。继而伴着这美妙的乐音酣然入梦,你会感到故乡距你很远也很近,并体验到人和自然那种融洽和谐的最佳氛围。
响沙,其实是造物主赐给沙海缠绵悱恻的空灵似水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