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吗
导读那故宫为何敢于选择充当一头“死猪”,为何面对质疑敢于“无可回应”?看得出,面对媒体的究追猛打,故宫已经在疲于应付,毫无战法可言,这也说明故宫内部问题太多....
这个夏天对于故宫而言,真是苦不堪言,别人苦夏是因为气侯,故宫苦夏是因为一连串的“门”被内部人员一扇扇推倒,让人终于看到深宫大院里的惊天怪事,也让我们终于明天故宫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房舍,原来这一扇扇门后还真有那么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切不能不感谢那位业余的小偷,从“盗窃门”开始,故宫在这个夏天给我们上演了连串的好戏,让人震惊。
从“失窃门”开始,让人怀疑故宫的安保措施如此低劣,一个初犯的毛贼竟然能在外人看来森严辟垒的故宫展厅轻易盗走文物,并在保安的围追堵截中轻松翻越高墙逃逸。
随之而来的是“错字门”,让人怀疑故宫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而明知错误还强词夺理的态度更让人耻笑故宫人的历史典籍知识。
接着“会所门”被内部人士揭发,而故宫的回应则是开除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当然这些都是临时工),颇有欲盖弥彰的意味,又落下话柄被人诟病。
事件好像刚刚平息,进入8月份,故宫再被曝出哥窑瓷器被损毁的“哥窑瓷器门”,一个没有文物知识的科技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单独做文物分析,将国家一级文物压碎,故宫选择了沉默,然而沉默并不是金,当这一事件被诉诸网络的时候,故宫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层层叠叠的门——“瞒报门”。故宫这次选择了开口,在央视谈了因何拖延二十余天而未上报的原因,是因技术复杂、要对当事人负责,是要还原事故发生时的真相,于是我们看到故宫很负责任地对当事人处以“记大过”的处分以了结此事。堂堂国家级文物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被故宫人处理而没有实质性的处罚(也难怪故宫的国家级文物太多了)。
面对故宫的无耻,有人愤怒了。于是“私拍门”接踵而至,有人报料,故宫在多年前私自拍卖所购文物,赚取差价,以中饱私囊。此消息一出旋即引出轩然大波,故宫经历多重门之后显然脸皮要厚实了许多,一口咬定这5件文物不是故宫藏品,故宫没有私自拍卖文物。然而令人奇怪的,故宫官网及故宫杂志上却是白字黑字的写明某年某月某日购买某种文物某件,某年某月某日拍卖该文物。自己写的都能不算数,可见故宫身经数重门后已经修炼成多么厚颜无耻的嘴脸。
愤怒持续着,对故宫的“扒粪”运动也持续升级着。财新网以《10万元封口费悬案》为题,揭露2009年故宫内部人士与导游勾结私分票款,被知情者勒索“封口费”,故宫为息事宁人乖乖付出10万元封口遮丑的行径。对于“封口门”故宫改变了策略,面对媒体的追问,故宫选择了“无可回应”的回答。
什么是“无可回应”?是承认此事,只是不好用言语解释(这点应该理解,连小学生都不会写错的字,故宫都能错,可见故宫的语言知识太贫乏);还是不置可否,有没有这件事你自己去猜吧,反正故宫经历了多重门之后,已经是“死猪”一头,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死了当然动不了了,只可惜是装死,这倒需要一定的演技和忍耐力),随便你媒体、网民去吆喝,我已炼就“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硬功。
那故宫为何敢于选择充当一头“死猪”,为何面对质疑敢于“无可回应”?看得出,面对媒体的究追猛打,故宫已经在疲于应付,毫无战法可言,这也说明故宫内部问题太多,需要加大力度改革。而改革的动力不在故宫,而在故宫的上级主管部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上级有关部门敢不敢正面事实,痛下杀手,给故宫猛力一击,让故宫清醒,以为此契机,从体制、机制到人事管理都做出相应改革与调整,从根本上改革故宫的现状,给公众一个交待。
否则,故宫只能是一头“死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