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社会美

社会美

2013-10-21 18:08 作者:杨伯恒 阅读量:3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社会美的形态在现代需要发生转换,社会美不仅仅是一种外观形式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都属于现代社会美的范畴,现代社会美即真取代善成为社会美的内容.....

美是一种综合形态,凡美都是综合美。从美学中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要强于自然美,高于自然美,但社会美又居于艺术美之下,因为艺术美既克服了自然美重于形式的缺点,又克服了社会美重于思想内忽的局限,真正达到了思想内容和感性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艺术美处于不偏不倚的最佳伏态,因而是最高级的美。毋庸置疑,它们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是与社会进步成正比,人的审美是一种直觉观照,它积淀了人生经历、性格情趣、思想追求、经验借鉴、知识认知,最后定格为一个审美观念。自然审美的心理特点是全身心的观照、直观的联觉、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和浮想联翩的想象活动;它以感性直观为特点,但同时有理性的渗透;理性的因素是与感知、情感、表象、联想等审美心理因素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是包孕在感性中的理性。

美是事物本性适合于人的本性的性质。一切美都是事物的本性与人的本性的既对立又和谐的统一。因此,美可以用“主客体统一”来概括。客体,指事物、事物的本性,包括内容和形式,包括客观的作用;主体,指人,整个的人,不仅指人的精神的存在和活动,而且首先指人的物质的存在和活动,它包括人的全部本性——生理的、心理的本性,又包括人的能动本性、人的创造自由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美是主客体的统一,人和物、人和自然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美或社会美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统一的条件和方式存在着差异。自然美是自然的生成,是天然地适合了人的本性、人的生活、人的实践。

社会美

美学一般很少谈论社会美,实际上我认为社会美十分重要,因为社会美正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人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基础,社会美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社会美泛指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分工的人们所共同遵循的社会职责、义务,包括维护上层建筑与人们生活、生活方式的关系,遵循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理想与信念、价值标准、环境意识的约束;狭义上的社会美(即目前的社会美),如伦理美、环境美、物质产品美,社会美不简单是指个人的行为、活动、事功、业绩等,而首先是指整个人类的生长前进的过程、动力和成果。只要有益于推动、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这种质的规定性的社会实践、社会事物才是社会美。

社会美是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以及社会生活。所谓的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的美,亦即社会生活的美。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四个特性,即自享性、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洽性,社会美可以相应地分为社会产品美、社会生产实践美、人性美以及社会交往美。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美,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体现人们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事物。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

社会美的四大特征:进步性、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明确了社会美的性质,不仅在理论上划清了社会美与非社会美的界限,而且在实践中,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因混淆了美丑界限而带来的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混乱,这对弘扬真正的社会美,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的美,亦即社会生活的美。只有具备了有益于推动、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质的规定性的社会实践、社会事物等才是社会美;人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直接或间接地以形象显现着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社会美本身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同时又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之外,都属于社会美。在广阔无垠的美的领域里,社会美是最动人魂魄的。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是世界上最丰富最深刻最动人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美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美,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社会中的一切活动和事件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而论美就显得没有意义;人是社会的核心,所以社会美的核心就是人的美。人的美的举止和姿态,它是人在处世中表现出来的包括德、才、体、貌、内心世界等各种因素的有机总和。风度体现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指人格美。它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即心灵美,外在美包括语言美等等。

由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事物都与人有关,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都是人创造的。无容置疑,世界是一个有规律运动的整体系统,系统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部分结合而成的整体,物质世界是由无数层次子系统组成的巨大的有秩序的等级层次系统。社会美是由社会事物或者说社会活动(包括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科学实验与生育繁殖、日常生活等因此,社会美也总是与人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直接或间接地以形象显现着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社会美本身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同时又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研究社会美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下,我们就社会美的主要形态,分别加以探讨。社会美的本质的哲学概括。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都是就社会上的人而言的,因而都是社会美。我们看一个人的心灵、语言、行为是不是美,首先要看其是否属于社会生活中新的先进的积极的矛盾方面。

社会美的形态不是凝固不变的,社会美的欣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不同时代对于社会美的欣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美欣赏中的阶级差异性在人的美、生活情趣的美等方面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诸事物的美,它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产物。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充分地体现了自由对必然的斗争,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内容,人类的创造性也必然以此为基砒,创造出社会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劳动,它是人们自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性。

在我国美学论坛上,占压倒优势的是社会美学派,他们在揭示审美意识的社会性根源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审美意识的生物性根源却由于社会美学派的强大而长期遭到忽视。在审美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二律背反,使它总是反叛任何单一、片面的人为规定。人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社会美学派实质上否认了自然美,用社会美取代自然美。美的各种形态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美的本质,“社会美”的研究也同样如此。然而,对于社会美的基本概念,人们往往认为是一种虚泛的赞美之辞而无实质可言,这是一种误解。所以,凡是我们发现具有生的自然物有美的,也有不美的;人类是怎意味的一切,特别是我们着见生的现象的一样区别它们呢?

笔者认为,正是在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形态划分中却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可以说,目前关于美的形态的划分正处于一种逻辑错误当中。有鉴于此,我觉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是很有必要的。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与形式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不可能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艺术美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反映,是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再现美、表现美和传达美的高度综合,所以,在美的三大基本形态中,它最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是美的最高形态,具有永恒的魁力。因为,社会美中也有自然美因素,这同自然美中也有社会美的因素一样,因为人与自然这对矛盾出现以后,它们也就必然要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因为美是人和自然这对矛盾出现后的产物,因此,纯然的社会美,不带自然因素的社会美,或纯然的自然美,与人的本性没有关系。

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三种存在形态。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的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事物的美也千姿百态。社会美研究应为革新改造过去的社会美提供一个尺度,既要挖掘出某一社会美;社会美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是人的美,二是物的美。人做为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在多数人身上,其体现都是很一般的,只有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表彰,受到社会中人的仰慕,才能称的上美的人。

社会美就是表现在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启示我们,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因而社会美的核心也主要是人的美。我们曾经提倡过“五讲四美”。其中“四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显然,语言、行为、心灵之美,都是指人的美,环境关则除了将我们生活的客观环境创造成为整齐、清洁、朴素、大方的活动场所外,还要求活动在这些场所中的人,都具有美好的心灵、行为和语言,否则,环境美也不过是徒有其表,或者是时遭破坏,时被践踏,而化为乌有。后退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阶级,却要干扰和破坏社会美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社会美特别是它的内容,将会冲彼一切障碍,朝着发展的道路上迅跑,顽强地开拓着自己发展的航程。所以说,革新胜于保守,发展胜于停止,乃社会美又一特点。

社会美的形态在现代需要发生转换,社会美不仅仅是一种外观形式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都属于现代社会美的范畴,现代社会美即真取代善成为社会美的内容,这就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和难点。社会美与人格美意识,其代表性语词是“里仁为美”与“成人之美”。社会美以“仁”为核心,家庭和乐、上下人际关系和谐,百姓丰衣足食,“天下大同”是美之极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社会美的欣赏是以人的美为中心的。人的美是指人的内在的思想、品德、情操,与外在的体态、容貌、言谈举止的矛盾统一体,是内外结合的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

相关文章关键词

《社会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