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洛神
导读洛阳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依照美貌无比的武则天雕刻的,这自然无从考证。依我看,应当是古代雕刻工匠比照曹植笔下的洛神,四大古典美女再综合所有东方女性之美,完成的一幅伟大石窟艺术造像。
你从天上坠落,奔腾咆哮走来,你是黄河;
你从商洛的岩峰石壁中缓缓流出,汇集甘甜的清泉而成浩荡巨川,滋润着河川两岸的沃土,你是洛川。
黄河洛川之间的邙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她叫洛阳,曾经是十三朝古都。如果追溯得更遥远一点,越过商周遗留在地下的王城,可达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时代。伏羲的女儿宓妃在洛河游玩,不慎落水丧失了年轻娇艳的生命,被封为洛河水神,也即洛神。
洛神继承了父亲伏羲的智慧,母亲华胥夫人的美丽动人,既为神,她不生不死永远守望着洛阳这名胜之区。数千年来,生命停留在青春靓丽的豆蔻年华,悠游于洛阳的青山翠岭间,或洛川的清波绿涛之上。穿越秦汉,汉高祖刘邦创立的西汉基业,由于外戚王莽篡位,汉室行将倾覆。斯时,沦为了一介布衣的刘邦九世孙刘秀,揭竿而起,仅仅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歼灭王莽势力,在洛阳孟津建立了东汉王朝。
黄河南岸的孟津,是洛神父亲伏羲获得黄河龙马驮来“河图”之地,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这是《周易》源头。大禹时,洛河中浮现神龟,背上驮着“洛书”,献给大禹。禹王依此治水成功。大禹王划天下为九州,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奠定了“河洛文明”的基石。
洛神宓妃再一次引起世人的追捧,情男怨女的唏嘘,既出偶然,又有其必然性。孔子编《诗经》,开卷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娇美迷人的窈窕淑女,令君子求之不得。另一首著名的《蒹葭》,那“在水一方”的清纯女孩儿,更让历代男子消魂,辗转难眠。洛阳的女子美而不妖,据说窈窕淑女所在的“在河之洲”,就在孟津的黄河洲头。洲头上蒹葭苍苍,秋来芦花如雪,溯游而上,宛在水中央。
溯苍苍的蒹葭,涉如雪的芦花,穿越黄河逝波回到东汉初年。英雄一世的刘秀,却养了个不听话的儿子刘庄。老爸说东,他道西,指南他走北。刘秀驾崩时想埋在洛阳北的邙山,那山有帝王之气。他揣摩不听话的儿子说:“朕死后埋葬在黄河边。”黄河在北,邙山在南,说埋葬黄河边,混蛋儿子就会将他埋到南边的邙山。这叫正话反说。殊不知混蛋儿子最后听了一回老爸的话,真把开国皇帝刘秀埋到了黄河岸边。
也许因为这一失误,未得邙山帝王之气,到东汉末年的献帝刘协,竟被曹魏胁持,曹操“和平演变”,将大汉王位传给了他儿子曹丕。
曹操有个文采四射的儿子曹植,大哥曹丕做了魏文帝,先是夺走弟弟的恋人甄逸女,杀了曹植的两位哥们,还想斩草除根。这才逼曹植七步成诗写出“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的名句。曹植捡了条小命,贬为安乡侯(后升甄城王)。黄初四年,当他在洛阳朝见过他的兄长皇帝,心情抑郁地返回藩地,“背伊阙,越抻丘,经通谷”,到达景山。
已经红日西斜,车马劳顿,只得停下来歇息。他在神思恍惚中,远眺波光潋滟的洛川。发现一个?姿艳逸的女子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他问御者:“你看到没有?那是谁?竟如此美艳!”驾车的仆从回说:“那可能就是洛神,伏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
于是,一部堪与屈原的《天问》、《离骚》攀肩比美的《洛神赋》,应运而生了。曹植谦虚地说他因想起宋玉的《神女赋》而作《洛神赋》,然而宋玉只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未涉及恋人双方的感情波澜。曹植笔下的《洛神赋》,洛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光彩如秋天的菊花,青春焕发如春天的茂松。恍若轻云之蔽月,飘镞似流风吹起的雪花。远远望去,皎洁得如太阳升朝霞。走近了细看,妖冶得如盛开的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绿波之上。简直是美不胜收,目不遐接。
这位伏羲之女宓妃,身材适中,垂肩束腰,天生丽质,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笑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裙裾拂动,更显得“?姿艳逸,仪静体闲”。美过《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也美过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接下来写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细腻丰富的感情:她身穿鲜亮的绫罗衣衫,耳戴华美的佩玉。头戴翡翠的饰物,身上点缀着闪闪发光的明珠。脚底踩着饰有花纹的文履,拖着薄雾般的丝绸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漫步徘徊。忽然纵身腾起,遨游嬉戏,伸出素手采撷急流边的芝草。我们仿佛闻到洛神走过传来的阵阵芳香,看到她采芝水畔的天真模样。“余情悦其淑美兮”,难怪曹植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子深深打动,生出绵绵爱意。洛神也被他的爱情感动了,以至“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一会儿又怅然长啸……
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在洛河上翩翩起舞。忽如疾飞的水鸟,在烟波水面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顾盼含情的目光,欲言还止的唇吻,在倾诉无穷的眷恋和哀怨:“恨人神之道殊兮”!
人神之恋隔着阴阳两界,不可能有结果啊!这只能是西方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神圣而渺茫。
临到离别时,洛神还信誓旦旦:“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即指曹植)。”她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曹植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水而上,希望能追上爱人,再次看到她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徒留遗恨。天亮后,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蜃?以抗策”——他惆怅徘徊还是不想离去啊!
洛神和曹植还是远去了,正于东汉王城早就埋葬在“河洛”之间的黄土中。然而“河洛”之间的洛阳古都经过近两千年历史风雨的洗礼,变得越来越美!春暖花开时节,我和夫人千里迢迢来洛阳赏牡丹,牡丹初谢,芍药正开。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朋友陪我们来到龙门石窟,却获得意外补偿。在龙门石窟奉先寺,看到那尊盛唐时代留下的“卢舍那”大佛,我被深深震撼了,久久吸引了,站在那儿不忍离去,不愿移步。
这是一尊凝固在岩石上的洛神,永远的洛神,是东方的第一美女,东方的美神维纳斯。龙门石窟大佛,虽有佛的衣饰,但面相,神采,骨子里是一个世俗的东方美人。她从宓妃走来,窈窕淑女走来,从华夏四大古典美女中走来。她是黄河东岸山西的貂蝉、西岸陕西的杨玉环完美的结合。请你停住脚步,站在凝固的洛神、世俗的大佛下,细细看吧!
她面容丰满圆润,娥眉若一弯新月,双目宁静含蓄,嘴角内陷,略作微笑,神态庄严又不失妩媚。微凸的下巴,脖子上三条若隐若现的美女纹,鼓起却并不唐突的胸脯,你不觉得陌生,她就生活在我们之中。是我们亲爱的姐妹,是姐妹中的美人!是美女中耀眼的明星!
洛阳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依照美貌无比的武则天雕刻的,这自然无从考证。依我看,应当是古代雕刻工匠比照曹植笔下的洛神,四大古典美女再综合所有东方女性之美,完成的一幅伟大石窟艺术造像。
大佛之美,如诗如画,是用线条、块面、明暗对比谱写的又一曲《洛神赋》,永远镌刻在岩石上,历经千百年风雨神采依旧。与古罗马、古埃及最杰出的雕像相比毫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伏羲之女,曹植的诗魂与盛唐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我们留下了黄河洛川的美的精灵。漫步在伊水河边,眺望对岸东山上白居易住过的精舍,他的坟墓,耳边又响起《长恨歌》绵绵不绝的哀怨歌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美人含恨走了!红颜薄命的悲歌自古亦然,唱到了今天。
红颜祸水就更可畏了,鲁迅讥讽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婵害死了。”兴亡毁败怪女人,那是男人的阿Q心态。且看现今落马的高官大吏,大都与美女有关,真能怨美女吗?
洛阳无妖女,美女是天赐尤物,一道亮丽的风景。回到洛神与曹植的人神之恋吧,那是无功利,没欺诈的恋爱,就如今天走在洛阳宽阔的,绿荫夹道的大街上、洛河休闲区的青年恋人,一双双情侣。纯真的爱如一杯叫人心醉的美酒,从过去饮到现在,一饮数千年。数千年,就在滚滚滔滔的黄河波涛上,洛川的平静水波上,轻轻滑过。我们还能感受到大河的激情,洛川的温柔,洛神的顾盼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