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康百万庄园
导读康百万庄园----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可谓是中原民居大观。看天色不早,在落日的余晖中,结束了康百万庄园的游览。
前些日子去了趟巩义,有幸游访了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在巩义市西3公里的康店镇,东临洛河,背靠邙岭,六、七十年代,它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
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路边的两座碑楼,很是古朴,并嵌有青砖雕刻,做工精美。由于时间关系,碑楼书的篆书对联及里面的石碑,没有细看。拾阶而下,是个长形广场,右侧立有一石牌坊,不甚高大,三间三楼四柱式,雕刻细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牌坊横楣正书:“辉扬彤管”四个大字,下边是“清旌表节孝武生康道兴妻王氏坊”的横楣,左右四根石柱上有两副楹联。据说,这也是庄园的唯一的石牌坊了。接着前行,便来到庄园大门,同样是青砖建筑,挂有:“河洛康家”匾额,门柱上嵌有对联:“富甲神州帆影物流三千里,德崇河洛光风霁月四百年”,写得气势不凡,不愧为“康百万”的名字呢。大门左侧立有巨石,上有书丹:豫商家园,是陈义初先生的题字,题于2008年9月。
据导游讲解,“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是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个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现在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包括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计571间,建筑面积达64300平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属于国家AAAA旅游景区。
在导游的引领下,首先参访的是栈房区。它是康家商业的大本营,亦是康家当时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现在保存下来的主要有“顺记”、“魁记”和“崇义德”三个基本完整的院落。每个院落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古朴淡雅,这在一般乡村已很难看到了,城市更别说了。因为,一些老的街区到处涂写着大大的“拆”字,也许,历史痕迹正在被我们一点点抹去。走进每一个院落,都好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古老的门窗、条几、八仙桌、太师椅、博物架、屏风、顶子床等等,古色古香;室内帷幔高挂,布置清新雅致,贵重家具,古玩字画一应俱全,富丽堂皇,屋内陈设基本上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据说,在那段特殊时期,曾有附近居民拿走了康家的不少东西,后来在政府的过问下,被一一追回。在康百万庄园里,随处可见的是楹联匾额,算是一大特色了。留意记下了几个,楹联有:“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临摹袁崇焕的字体,倒有几分神似。“河以通乾出天宫,洛以流坤吐地府”、“财从道取利方长,友以义交情可久”、“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鸷好,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润无声自强不息”等,匾额有:“谊重桑梓”、“轻财义举”、“伟略堪钦”等,无不洋溢着浓厚的豫商文化气息。在庄园的钱庄,看到里面柜台样式犹如现在的银行柜台,有银入、银出两个窗口。临墙的两侧各竖有一个巨大的算盘,加上木质基座,有一人来高。墙上另挂有一个圆形的算盘,很是少见呢。听人说,这圆算盘是当年账房里的伙计对账时用的。钱庄下设有金库,在地下,比较隐秘。怀着好奇心,也跟随下去看了看。顺着石台阶,可容一人下去,好像有两米多深的样子,下面空间不太大,暗淡的灯光下,看到展柜上陈列着金银银票等,可能是仿品吧。别说,里面倒挺凉快的。在当时,这地方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来的。信步在一个个朴实的院落,发现每个院落很紧凑,中间庭院不大,有点狭长,大树很少,且每个庭院都有侧门相连。
从栈房区出来,顺路前行,便来到主宅区,它是一个封闭型寨堡式建筑。寨墙以表石为基础,青砖垒砌。寨墙高10余米,墙上筑有城垛,可能用于防御吧。门洞匾额上刻有罗哲文先生的题字:康百万庄园。穿过30多米长的寨门洞进入寨上,迎面是一个砖雕迎门墙,墙前边有一古井。寨上庭院建筑形制基本上属封闭型两进式四合院,但又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除前临街(倒座)、后上房(堂屋)、中过厅、垂花门楼(二进门)、两对厦(厢房)、平舍正规分布外,有的上房以窑洞代替,有的过厅以对花厅、垂花门楼、券洞式过厅所代替,院落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前院采用古代园林艺术传统的“障景”法设计,以假出、曲廊、月亮门及花墙增加层次,用葡萄、石榴、竹子等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侧门相通各院。后院则用传统的“衬景”法,以小衬大,以幽衬深,院落之间以狭窄的过道相通,由过道进入庭院,豁然开朗,欲扬先抑,增强层次感。前后院曲径相连,能启能闭,启则混然一体,闭则各成体系。房屋大都为砖木结构,窑洞全部为青砖券砌,饰以各类木雕、砖雕、石雕图案,庄重气派、华丽典雅。主宅区共有两个建筑群体:北部有5个院落,皆座北向南,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花楼重辉”院、“秀芝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和“芝兰茂”院;南部有两个院落,皆座西向东。北部的五个院落各有特色,其中,“克慎厥猷”院是康百万庄园中建造最精美的宅院之一。而“知所止”院也让人流连忘返,据了解,1973年初,周总理指示国家著名画家王式廓到农村写生,他慕名来到了康百万庄园,住在了“知所止”院,创作了许多珍贵的作品,最后病逝在此院里。
“领略财富文化,品味豫商真谛”,在花楼重辉院主客厅,听着导游娓娓讲起著名《留余》匾的来历,受益匪浅。这匾是康家训示子弟的家训匾,为中华名匾之一。它选用黄杨木雕而成,长165厘米,宽75厘米。全匾100多个字,标题“留余”二字为小篆,正文为字体流畅的行楷。该匾制作于1871年,已有140年的历史。《留余》匾正文部分: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敬题。这块匾额内容主要叙述为人处世不要太过,要留有余地,是儒家思想“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也反映了当时推崇时尚的一种心态,是典型的封建传统文化代表作。这块匾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造型更为奇特。其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或许康家主人匠心独运地希望留余思想能够像旗帜一样指引康家子孙后代把这个昌家之道发扬光大;它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起伏有致,让人深思。
从主宅区出来,又匆匆游览了庄园的南大院。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的象征和标志,主要由“中直主院”、“书带生庭院”和“敬直仪方院”组成,里面有藏书楼、私塾等。在南大院展厅之一的传家宝,我看到了《康氏家训》,道是:“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及也,忠厚留有余。”读后思之再三,对于今天我们为人处世,多少有点启迪吧。但愿我们每个人也能拥有一颗吃亏心、退让心、节俭心、感恩心,如果的话,我们周围岂不多一份温馨和谐。
呵,康百万庄园----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可谓是中原民居大观。看天色不早,在落日的余晖中,结束了康百万庄园的游览。路上,眼前依然浮现那深宅大院、那垂花门楼、那重脊高墙;还有那匾额、那楹联、那假山、那曲廊......让人挥之不去。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20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