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乌镇印象

乌镇印象

2013-10-23 17:34 作者:裴璐 阅读量:7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乌镇,一个有着江南古镇的风韵。让人联想甚多,烟雨,女子,溪流,民居。一派画中景气。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了乌镇的优雅,借古来抒发了自己对古镇的留恋。欢迎作者来到,希望你的继续来稿。

乌镇一游,让我想起了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时代等不及了,生命自顾自地溜走了,人世的安稳,还是要的。”安稳,就是乌镇给我的最初印象。烟雨朦胧,也许是欣赏江南古镇最契合的时机。

近来,闲来无事浏览网站,看到一个叫东方自驾游的自驾游网站,里面的乌镇版面,勾起了我对乌镇的向往和回忆。

细长的小巷,活脱脱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乌镇的小巷算不上曲折蜿蜒,但也别有风味。殊途同归,不期而遇也许是江南古镇小巷带给人的最大惊喜。

白墙黑瓦红灯笼,永远都是古镇的标志。乌镇木质结构的建筑透出笨笨的、古朴的却又异常细致的风味。

江南古镇的房子多天井,抬头便是四四方方的天,按理说,照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不该这样的,其中缘由,不便深究,这一方天里包含了太多的江南古镇生活。

热气腾腾的灶台,古朴却富有质感的红木圆桌。一杯杭白菊茶,缭缭热气里,是江南古镇特有的氤氲。尖着嘴吹一吹,抿一口,看一场皮影戏,想象中药房里各色药材的独特气味,药柜小抽屉上的各种标签,摆弄一下秤药的小秤。高得要让人抬头仰望的当铺柜台给人无形中的压抑感。蓝印花布作坊里高高的晾布架,这一蓝一白里是青花瓷般恬静的美。梭子来回穿梭,织布机上经线纬线交织出一批布,转动的纺车纺出的线仿佛几百年时光那么悠长,末了,听一听花鼓戏,胡琴的咿咿呀呀声里,说不完的故事……

在乌镇,你可以想象出多年前这里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小资吗?没有咖啡、没有洋房……也许用“小资”这样的舶来品用来形容乌镇太过“前卫”。

我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想起了现代文明的入侵对于乡土文明的影响。今天的乌镇也有商业气息,或者说,它就是作为一个消费品而存在的。买票、检票、住宿、吃饭、纪念品……

不过,至少它还宁静,还能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

一日游里有太多的反差。走在乌镇的小巷,你自然而然会用慢悠悠的步伐,回上海,飞速开过高速公路,这便是速度的差别;乌镇的美淡雅清新,上海的满目霓虹,也许我终于可以理解《子夜》里的吴老太爷为什么从乡下来上海没多久就被活活吓死了。

上海和乌镇就仿佛皮影戏,上海是光,充满了热与力,而乌镇是影,恍惚又模糊,而影对于光有依赖,指不定哪天它就消散了……

安稳。真的安稳吗?不知道。

我,只是一个游客。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乌镇印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