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的宠物
我讨厌“宠物”,源于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尤其是“叭儿狗”,亦称“哈巴狗”,正如先生所说,它“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嘴脸。”因此博得“阔人,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可怜“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的豢养,或者中外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栓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所以,每当我看见女士牵着小狗遛弯,心里就想笑。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兴趣广泛了,饲养“宠物”成为时尚。我儿子曾想给我买个“宠物”解闷,被我严词拒绝。可是,别人家养“宠物”,我却无可奈何。
我的邻居养了一只“宠物”,叫什么“趴趴”,她说是条“玩具狗”,开始我也讨厌它。后来我和她经常结伴遛弯,她就给我讲“狗”故事。她说:“我家的‘趴趴’呀,可不是你说的那种狗’,这是‘宠物’,是‘玩具狗’。它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给你亲。我家‘趴趴’可听话了。我一叫它,它就颠颠地跑过来,亲我,摇头摆尾,围着我的两腿滴溜溜地转。我喂它美食,它就给我作揖,常逗得我开怀大笑。”她又给我讲,她对“趴趴”像对待孩子一样,不仅喂它美味佳肴,还要经常给它洗澡,往它身上喷香水。一会儿不见“趴趴“,她就心急火燎,她走到哪里,“趴趴”就跟到哪里,真可谓形影不离。我受邻居的感染,逐渐改变了对“宠物”的态度,由讨厌渐渐看着顺眼,进而有点喜欢了,尤其是邻家的“趴趴”。有时我俩遛弯,她带着“趴趴”,如果我对“趴趴”表示友好,叫一声“趴趴”,他就扑到我的身上,这儿吻吻,那儿抓抓;倘若我不理它,他就躲得我远远的,只顾跟着女主人跑。更令我感兴趣的是,“趴趴”像个通信员,邻家有什么动静,听“趴趴”的叫声,我就能知道得差不多。只要“趴趴”“汪汪”地叫,准有别人到她家;倘若她家没动静,一定家人出远门;如果再次听到“趴趴”叫,那是主人开门回家了;每当“趴趴”半夜“汪汪”地叫,肯定又有“野猫”墙上过,或者“野猫”窜到她家院子里。但是,也有例外,不知为什么有时大白天“趴趴”也会“汪汪汪”地叫个不停,这时就听女主人或男主人呵斥道:“趴趴,不许叫!趴趴,不许叫!”;有时“趴趴”半夜“汪汪汪”地大声叫,会把我从梦中惊醒,这时我准能听到女主人会用温柔的声音,叫道:“趴趴,不要叫,趴趴,不要叫,人家正在睡觉。”这时“趴趴”就会马上停止叫。现在,“趴趴”的“汪汪”叫声,已经成为我们两家传递消息的信号。
昨天中午,北风骤起,大雪飘飘,我正在客厅里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忽听“趴趴”在我家门外“汪汪汪”地狂叫。我只顾看电视,没有去理它。可是“趴趴”停止了叫声,却又呼啦呼啦不停地抓门。我起身把门打开,“趴趴”刺溜一下子钻到我屋里,摇头摆尾向我撒欢。我抚摸着它那光洁的皮毛,它就高兴爬在地下。我想,它的女主人虽然不在家,可男主人在家呀,“趴趴”怎么会溜出来呢?我赶紧去敲邻家门,这时“趴趴”趁我不注意,噌噌噌地向4楼爬去。男主人也不知道“趴趴”是怎么溜出来的,就把“趴趴”抱回家。这时“趴趴”还不住地回头望着我,大有恋恋不舍之意。
邻家的“趴趴”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叫“趴趴”,继而逗它玩,因为“趴趴”实在太可爱了!
有一天晚5点半,邻居小高告诉我说“今晚不陪你遛弯了”。我吃过晚饭,走出家门,经过小高门口,见她家的小汽车停在院内,铁门大敞着。原来她老公刚从外地回来,她正为老公准备晚餐呢。
我独自在“求知”广场遛弯,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忽听小高在花园里大声呼喊:“趴趴,趴趴,趴趴!”我以为她在遛狗,紧走几步追上她,忙问:“遛狗啦?”她说:“哪里,哪里,我家的趴趴丢了,您见到了吗?”我说“没有。”她急急忙忙跑回家,骑上自行车,又风风火火地找她的“趴趴”了!
我看她着急的样子,心里好笑,又觉得可怜,于是也参加了寻找“趴趴”的行列。这时,我在小高楼房周围溜达,只见一只黄黄的小东西颠颠地跑过来,原来是“趴趴”回家啦。我赶紧把“趴趴”哄回家,并且把铁门关紧。谁知“趴趴”竟“汪汪汪”地狂吠起来。这时小高两口子还没回来,我怕他俩着急,又沿街找她俩口子。没走多远,顶头碰见小高,我告诉她“趴趴”已经回家了,她高兴的竟掉下泪流来。她对我说:“这回‘趴趴’突然离家,可把我急死了。一眼看不见‘趴趴’,我竟急出一身冷汗,埋怨老汪没把铁门关上。他看我着急的样子,吓得忘了穿棉大衣,就急急忙忙跑出去寻找‘趴趴’。还好,‘趴趴’总算回来了,要不然,我俩这一夜甭想睡好了。”
“趴趴”离家不过1小时,她竟急成这个样子,实在不可思议。这也难怪,“趴趴”是她的“心肝宝贝”,是她的“心头肉”,“趴趴”对她来说可比孩子还亲,要是丢了,她可怎么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