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秋天来肥城看雨

秋天来肥城看雨

2013-10-21 20:03 作者:禾乃(张修东) 阅读量:3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肥城的雨带着潇洒,略带伤感,夹杂着心诚;雨后的村庄,是那样的虚无缥缈,简直让人神魂颠倒。袅袅炊烟扶摇直上,借助秋风还会显得袅娜多姿。本文写景抒情,写出了肥城的雨非一般的感觉。

室外是蒙蒙细雨在飘洒,但我总觉得还没有那个境界。就是孟庭苇的《冬季来台北看雨》。那曲调,那柔情,那思恋,那怀旧,叫人欲唱不能,欲语又止。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行李,也许会遇见你,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如果相逢把我话心底,没有人比我更懂你。”还有:“我的伞下不再有你,这城市我不再熟悉,我还是我哦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

我思衬良久,终不得其要领。

这应该只是台北的景致,尤其是雨后的景致。

秋,不是凄凉;秋雨,不是无获。但我还是要说,秋雨,静静地下,一会儿紧凑一会儿松散,一会儿高潮迭起一会儿抑扬顿挫。如果你有机会,还是到肥城来看秋雨。我想,肥城的秋雨,更代表着获得的韵味。

看这雨,似乎没有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灵性,雨“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也不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相匹配,“雨,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地,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我想,作家的心都是相同的,要不就不会有这样的心有灵犀。

肥城,史称“肥子国”。自来到“肥子国”的领地,对肥城的雨就很感兴趣。记忆中,这里没有书面意义上的瓢泼,也没有文学上的倾泻,雨,总是带着潇洒,略带伤感,夹杂着心诚,如约来到这片热土。肥城房屋的结构,不同于我老家莱芜的结构,这里,大都是平顶,一是便于晾晒农作物,重要的还是这里的雨水明显偏少。像史书上描述的肥城一地,雨水过后,一步一重泉,美其名曰为潮泉。以及清泉飞瀑剪云山,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

秋天来了,雨水又来了。在明亮的窗台前,在经受风吹雨打的阳台上,看肥城的雨,是一种享受。

远处,树影摇曳,在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心甘情愿,没有一丝的怨言。楼房早已耐不住寂寞,静静地等待着清新时刻的到来。尤其是那玉米地,极不情愿地展开双翅接纳雨水,不大功夫雨水就顺着茎秆流入根基,喂饱曾经湿润对成长无益的根底,时间不会很长,叶子会是黄的一般模样。这时,我还看到,矿区因采煤而营造的塌陷地上和养鱼池上,雨滴亲吻着池水,将刚才还算平静的池水撞了个满怀,池水顿时激起星星点点,而池水将雨滴拥入怀抱,一点一滴也不放过。雨后的村庄,是那样的虚无缥缈,简直让人神魂颠倒。袅袅炊烟扶摇直上,借助秋风还会显得袅娜多姿,闻一闻,那可是我家的浓情味道。途径庄稼地,还有那雾,经久不散,一阵风儿吹过,一辆车子驶过,一行人群走过,那灵性极好的雾随风飘舞,姿态万千,使人似乎处于梦境般的天地。

近处,雨滴潇洒落下,没有一点犹豫,重重的打在干涸的大地上,大地早已张开大口吸吮,也没有片刻的顾忌。成线的珍珠徐徐将天地连接,水天一色的境地就这样形成了。这时再看那雨,和声悠扬,流水汩汩,没有停歇,也不做作,更不娇柔,只是想完成滋润、调节的使命。

秋天来肥城看雨,别有一番滋味。雨水继续拍打着屋顶的直面,沿着楼顶的平面,均匀地自上而下流出,由此再到厂房的屋檐,经过二次接力,像是瀑布的大度,更像是潺潺流水的温柔,轻轻打在墙角边的花草上,花草欢欢喜喜,皮肤、内心都经受了秋的检阅,正像作家的语言,真的不像是落在地上、落在花草上,更像是落在心里呀。

佛桃再有半月就要熟了,很难想象,这似是恰到好处的雨水,对你能有多大的用项,但你要知晓,这可是无可抗拒的呀,也说明,这秋日的肥城雨,本意是善良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秋天来肥城看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