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伴唠叨
我老伴年轻时就十分爱说,嗓门又大,很远就能听到她说话。甭看她没有文化,可说起家长论起里短,家谚俗理,总是有一套一套的“理论”。老伴上年纪后话就更多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话唠”。她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孩子们开始觉得还挺新鲜,可时间长了,这些老故事都熟悉的能背诵了,她再说时就不耐烦了。有时她刚张口想说,外孙女抢先话头说道:“姥姥您又来了!”她只好把话咽回去,惹得老伴半天老大一阵不高兴。
年轻时我常年在外地工作,家对于我来说就象旅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夫妻俩说话交流的机会很少。1977年她来油田落户,又一门心事在家属站工作,加上儿女上学、就业、结婚、生子,操劳的事日见增多,而我又忙于教学,所以,我们无暇聊天。后来她退岗在家,操持家务,照料外孙女及孙子,还是个忙。待孙子辈的孩子长大上学了,她才得以清闲。这时我也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因此,老俩口常坐在一起唠嗑,每每说起以往的农村生活琐事,也总是津津有味,百说不厌。聊起过去度过的困苦日子,有时也流泪。而更多的是谈起如今的好生活,倍感满足欣慰。她常说:“过去咱是农民,能过上今天的日子,要啥有啥,生活有滋有味,我就知足满意了。”
后来,老伴不幸患上了糖尿病,累及双目,眼底出血,视力模糊,苦不堪言。人常说:“谁有疮谁想摸,谁有病谁想说。”老伴除了和我唠家常,又多了一项唠叨“糖尿病”的内容。我告诉她怎样合理用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血糖可以控制,减少并发症,以便对症治疗。她常给我诉说病情,一天好几遍给我说:“眼睛模糊不舒服,双腿没劲,嘴和脚都干燥。”我听了就安慰她:“只要及时治疗,控制好血糖,病就会慢慢好转的。”可是经多方治疗,血糖虽能控制正常,眼睛却仍不见好转。无奈只好给老伴的双眼打“激光”,止住眼底出血。可老伴还是成天唠叨:“眼睛模糊,双眼不舒服。”我听了就问:“怎么不舒服?”她说不清是“疼”还是“痒”,只说是“不舒服”。时间长了她就触景生情,遇事总和视力扯在一起,老说“我眼睛模糊不舒服。”我一听这话,心立即发“怵”,有时也心烦,就不由自主地顶她几句,她听后心里就更不舒服了。后来我想,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伴本来就爱说,现在生病了,有话就更想想说说。女多在外地工作,平时只能来个电话问候。节假日孩子们回家来看看,有苦衷也不便诉说。只有我守在她的身旁,她不跟我说又能跟谁去说呢。我也理解了老伴的心情,唠叨也是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说说也许会轻松些,在某种程度上稍许解除点痛苦。思想上这样一想,老伴再唠叨时,那怕她再多说几遍,我也会释然,不急不燥了,并且认真仔细地听她诉说。果然,老伴唠叨后见我耐心听,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现在,老伴的眼又出现了“白内障”,已经动过手术,正在恢复期,我和老伴又常坐在一起唠嗑了。
现在,我好象已经变得爱听老伴唠叨了,如果几天听不到她说话,反而好象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