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还想跟你碰一杯

还想跟你碰一杯

2013-10-24 20:28 作者:夏霜 阅读量:3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供职于浙江日报的陈幸德君,去年九月因病归于道山,虚龄六十。

幸德乃我在庆云中学读书时的同学,他是681班,我是682班,同级不同班。我们那时正规读书两个学期都不到,在校一起相处时间不长,自然谈不上知交。只是后来一道步行去沪上串连,同吃、同住、同行十来天,遂熟稔往来。一九六六年,我们各分东西,失去联系。后来听说他读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到了浙江日报社当记者、编辑,信息偶传,但一直未曾谋面。直到2004年的初冬,才与其在杭州欢聚一次。孰料此聚竟成永诀,思之不胜?欷。

记得那天,丁君震麟约我同去杭城见幸德,我一口答应。到了浙报门口,幸德已在等我们。38年未见,我发现幸德几乎没什么大变,阔脸扁头,一副敦实的样子,唯有眼镜是从前没有的,我们上前紧紧握手,有点像朱毛会师。他说,今天要陪你们去游西湖一只角。

我们一路说笑,来到曲院风荷一酿酒坊前,在身着江南蓝印花布服饰姑娘热情的招呼下,酒兴似乎染上了幸德,他提议来一杯。看窗外西湖中残荷弯折、蓄势待来年,而窗内缸壶里酒气氤氲、袅袅透暖味,冰火两重,反差强烈,我不由得振臂响应。可丁兄不会饮,于是我和幸德碰杯一口闷。酒确实不错,琥珀色,香醇中带一丝甜,浓稠得可以挂杯,幸德朗声说“好酒!好酒!”。

聊谈中,我得知幸德当时已在浙报总编室搞评报工作,不再任编辑,工作相对自由、宽松了些,散文集《逸兴遄飞》、专著《天才说》先后问世。提到文革徒步去沪串连事,幸德询及其他三位同学近况,我告之中有一人已病逝,他听了不胜感叹“逝者如斯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亦然也!”。

中餐我们在茅家埠的一农家小饭店用。菜可以随便,酒是必然要喝的,依然是绍兴黄酒。三杯酒落肚,丁兄早挂免战牌,而幸德兴致正浓,我则舍命陪君子,老同学难得一见,喝就喝吧!于是开杯畅饮,你来我往,醺醺然无所顾忌、高谈阔论。

“楚霸王一出鸿门宴,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李太白花间一壶酒,陆放翁红酥手黄跨酒,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多少英雄豪杰壶中日月长,多少文人骚客醉里乾坤大。”

“西湖深处茅家埠,今日权当刘关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喝酒是可以喝出文化来的。何也?你看李白无酒就做不出诗,张旭不醉酒就写不了字。我们也应醉上一回,醉出点灵感来!”幸德高论来了。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丁兄来了兴致,嗓子一痒,连京剧沙家浜都出来了。小店的老板娘乐了,赶快又去帮我们添加酒菜。

声浪渐高,忘乎所以,三个老头陀在西湖深处侃得连苍蝇都插不进嘴。

幸德的好酒,我从这一次已看出端倪,其身上的酒士气已蔓延出文化细胞神醉之况味,活跃于达观知觉的最高境界,成之为艺。艺者,毅也,酒到毅时,酵化成艺,行行皆状元!

其实性情中的幸德,时时处处会露出书生意气,对人情世故有种不屑屑于顾的“迂腐”。他兴之所至,可以在半夜三更突然一只电话打到知心朋友家中,侃侃神聊几十分钟;外甥结婚,他这个娘舅大客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吃罢一顿便饭就别转屁股打道回府;不配手机,却言之凿凿不为“机”所累、所束缚;评论臧否刀刀见血、不留情面……。这一些不入“流”,让他的“事业”和“人生”在常人眼里看出了失落和灰暗。然而,他全然不顾、我行我素,沉湎在阅读写作的无限广阔天地之中,享受着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自由和潇洒。《艺谈录》的出彩,不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实乃其人生识艺路上不断实践、探索之恒久功力!

斯人已逝,咀嚼其文章作品,观照其一甲人生,能说其庸乎、能说其碌乎?天若假其年,或可再续艺谈,汪洋恣肆一番!

幸德,我们再碰一杯、一口闷!

相关文章关键词

《还想跟你碰一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