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上海农民画

上海农民画

2013-10-22 15:48 作者:潘??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谈不了历史的根源,也谈不了一个阶级收到的伤害,只能在某一个情感层面,给予一种微弱的关怀。锄头和田地,已无从追寻,即便是有据可依,也已苍白无力。

上海的农民画与崇明的灶花,被称作“一南一北两朵民间艺术的奇葩”,在给我的学生讲解阅读题时“再遇”,欣喜之情触电般动荡全身,精神也跟着凛冽起来吗“嗖”的一声,从脚底心冲至脑门,汗毛们“唰”得竖立起来。我身处上海。

中国的“农民阶级”追溯起来,都是勤劳、朴实和淳厚的,而最大程度地被人“纪念”是其成全了一个民族的新生。只是,时至今日,他们依旧是最清苦的,这既有“自愿”的成分,也有不少“无奈”的味道。在上海,结识了一位生活中的“哲学家”,若用财富和地位在权衡,已是不可估量,然,他常笑言;“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实质上,以其修养,说此话时当是虔诚和深沉的,但事实并非。放低自己是需要勇气和和智慧的,而放低一个阶级则是劣根意识在作怪。自我开解,有意无意间在抵触这个阶级,不愿意融合,却又企图用其良好的美德来伪善自我,那些是狡黠的“阴谋家”。当然,我对他的敬重和尊重是不受其影响的。

农民画,略有耳闻,却并未真切接触,一面是时间、资源有限,一面是我实在不懂画的缘故。偶尔之机,在画展上瞥到一幅作品:是江南的水乡,小桥、流水、炊烟和人家,莫名的亲切,却不似传统的手法,以素描切入,继而上色,只以蜡笔或彩笔之类的器具直接“涂鸦”。奇怪的是:并无任何断节、不和谐之处。以自身不能称之为“审美观”的眼光苛责这幅画,我请负责人解说是“哪位孩童的作品”。他,约摸三十左右,西装革履,白净、明晰,舒展的眉头忽而凝聚到一处,“您说这是孩童的作品?”我明显感到浓重的不善意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如所料,他的手抚上画框,“这是上海的农民画,他们个个都不是艺术家,但是艺术的生活者。”我怔在原地,动弹不得。原来是农民画。

谈不了历史的根源,也谈不了一个阶级收到的伤害,只能在某一个情感层面,给予一种微弱的关怀。锄头和田地,已无从追寻,即便是有据可依,也已苍白无力。Mr曾说,没事就挥挥锄头吧,很锻炼人的,于是我真的扛着锄头去种菜了,结果才没种下几棵,已累得不行,果真是很锻炼人。

现在,上海的农民画和崇明的灶花,这一南一北两朵民间艺术奇葩,均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上海农民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