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杀鸡

杀鸡

2013-10-22 19:57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2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我和小妹喜欢看母亲杀鸡。每一次观看,都不由得心头一震,然后一阵温暖。通常情况下,母亲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肯杀鸡:一是家里来了客,二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其他日子母亲断不会杀鸡,特别是下蛋的母亲,家里油盐酱醋的开支,甚至我跟小妹的学费和穿戴,都是从鸡屁股里掏出来的。平白无故的,母亲怎舍得杀鸡呢?再说鸡窝里的鸡总共只有那么几十只,杀一只少一只,杀一只下蛋的母亲,母亲就会心疼一次。

母亲爱鸡是村里出了名的,尽管鸡窝里养着几十只,但母亲都给它们一一起了名字,芦花了小白了杂毛了什么的,叫起来就像叫自己儿女的乳名,提有多亲热顺口了。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一大群鸡披着晚霞回窝时,母亲仔细清点了一下,怎么数都少了一只。母亲二话没说,顾不得吃饭,就挨家挨户的询问,终于从光棍汉房屋里找到了用脸盆扣着的那只爱下蛋的母鸡。母亲抱着这只惊慌失措的母亲回家时,已经深夜十一点了。

母亲不忍心杀鸡,但又必须杀鸡,所以母亲每回杀鸡时,心里头都很矛盾,都会迟疑不决,特别是杀正在下蛋的母鸡的时候。母亲杀鸡的当天早晨,特意将预备杀的那只鸡从鸡窝里拽出来,让它单独享受一次最后的早餐。这还不算,母亲还用手摸摸母鸡的屁股,如果摸到成形的蛋,母亲会立马将它放了,再从鸡窝里拽出一只来。

小时候,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形,时常在我和小妹面前上演着。母亲决定杀鸡的那天早晨,在磨刀石上把那迟钝的菜刀磨得飞快,母亲必须一刀割断鸡的喉管,尽量减轻这只鸡的痛苦。不论如何,这些鸡都给家里做过贡献,说是功臣也不为过,要死也应该让它死得舒服一点。母亲常对我和小妹讲她做姑娘时一次杀鸡的情景,不知是菜刀不够快,还是母亲心慈手软,结果一刀下去,那只大公鸡没有当即毙命,而是在院子里撒着欢扑腾了好一阵子,其痛苦挣扎的惨状可想而知。母亲被老爷臭骂了一通,说你连一只鸡都杀不死,长大以后还能做什么呢?硬是把母亲训得泪眼汪汪的。

我和上妹大多数情况下隔岸观火,立在一旁看热闹。有时听到母亲的吆喝,也会伸手上来帮衬。母亲拎着鸡在即将落刀的地方拨去毛,然后菜刀就剌进了鸡的喉管。我把一只瓷碗放在地上,鲜红的鸡血恰到好处的溅到碗里,小妹用筷子不停的搅动着,以防止鸡血凝固。我忙里偷闲,看到母亲拎着的那只鸡拼命抖动着,然后气息奄奄的样子。母亲将死去的鸡丢在地上,端来一盆开水,坐在板凳上耐心的拔毛,母亲杀一只鸡少说要用一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小妹肚子里的蛔虫早就叫了,巴望着中午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鸡汤。母亲杀鸡的时候,神色宁静、庄重而虔敬,并闭着眼睛口里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别怪,阎王爷那里一道菜,今年去了明年来……说罢,母亲突然睁开眼睛手起刀落。

母亲这辈子不知养了多少只鸡,也不晓得杀了多少只鸡。但是到了晚年,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杀鸡了,除了鸡蛋,母亲连鸡肉都不吃了,几乎成了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母亲时常唠叨着:鸡这一辈子没做过坏事,没做过亏心事,还帮我们养家糊口的,我们为啥要杀它们呢……这时,父亲就说母亲老糊涂了,害得老俩口几天不搭话。母亲离去的那一年冬天,鸡窝里的那群鸡叫个不停,这天早晨,母亲被父亲搀扶着,在院子里撒了很多玉米,最后喂了一次她宝贝般的鸡,……那一日中午,瘫在炕上的母亲再也没有醒来。

忆起儿时母亲杀鸡的情形,我都会感慨不已,心起波澜。应该说我和母亲一样,对那些生活在乡村的鸡族是心怀敬意和歉意的,倘若没有它们的慷慨无私,我贫穷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就会失去一种滋味,就会更加贫穷,就会失去一道生动的隽永的风景。155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杀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