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之行
导读关于恐龙通过图书,电视很早就了解了,所以见到那庞然的,有翼的,凶恶的,长刺的恐龙并不讶异,可当我亲见了恐龙的化石埋藏地,还是不自禁地感慨万端,并浮想联翩了许久。
一
近日,大舅十分想念我的母亲,再三邀请她北上。母亲也念其弟,意欲前往。于是8月4日晨我领着父母赴二连浩特,一边走亲戚,一边旅游观光。二连浩特市(简称二连)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间距离9公里。“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小时候我住在草原上的姥姥(外婆)家。那里的天很蓝,草很长,牛羊也很多,当然草里也有毒虫、毒蛇出没。舅舅说草里面还藏着狼和狐狸呢,我很害怕,于是就坐着舅舅们的肩膀在草原上行走。长大后,再去姥姥家,那茂密的草没了,只剩下不多的草根。可舅舅说就是这稀稀疏疏的草根还得抢着拔,否则牛羊没有过冬的草饲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近乎荒漠的地方,自今想起姥姥家就感觉苍凉。后来,我的姥姥老爷相继离开了我们,我的舅舅们也分别搬迁到呼和浩特和二连浩特。
去二连,越往北人越少,过了集宁,可以说前不见人,后不见车,车速可达到180km/小时。远眺,草原广阔无边;近视,小草已漫过了牛羊的脚踝,但并不密集,草色也不鲜绿,有的地方草色已明显发黄。偶然也会看见一群牛羊,母亲常会为之惊喜一阵儿。是啊,母亲走近自己的故乡,心情自然有些激动和异样。这里的云脚在地上,天与地是相接的。风很大,方向盘须握紧,不然车身会被风吹得飘起来。一路上看到一大片一大片风力发电站,像风车一样旋转,也算是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白音察干我们吃过午饭,歇了一会。继续前行,大约下午五点钟,到了二连的市门,市门是由两只巨型恐龙构筑而成。市门两边广阔的草地上有很多人工恐龙在草地上觅食张望。
二
第二天,我们去了二连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
恐龙公园很宽阔,由科普馆,化石埋藏馆,矿物晶体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四部分组成。
关于恐龙通过图书,电视很早就了解了,所以见到那庞然的,有翼的,凶恶的,长刺的恐龙并不讶异,可当我亲见了恐龙的化石埋藏地,还是不自禁地感慨万端,并浮想联翩了许久。在上亿年前的今天,脚下是汪洋大海,远处是茂密的森林。海里游的是鸭嘴龙,空中飞的是鸟翼龙,丛林中奔跑的是剑齿龙,霸王龙,迅猛龙......仔细想想,这一堆化石可不就是沧海桑田变化的最好见证?
地球物种在不断演变进化,恐龙是谁的先祖呢?很多人在探究,我也亦然。思索间面对漫长的地质年代,忽感自己十分渺小,自觉细如盐尘,微若秋毫。抚摸着恐龙硕大的化石骨,我嗅到了上亿年前海风的咸味,触到梁龙温和的皮羽......化石埋藏馆还有各国考古人员的还原真人像,那兢兢业业的画面,令人顿生敬意;他们对地质考古钻研的精神,也令后人赞叹钦佩。
矿物晶体馆里,各种矿石异彩纷呈。石英石,黄铁矿石,蓝铁矿石,方解石......实在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我在恐龙基地捡了很多小石头,准备把它们带回家洗干净,放在清水里。我想每天端详触摸着这上亿年前的小石子,心里一定有别样的快乐。
在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我了解到第二条丝绸之路。它向我们展现了驿站的文明和茶叶之路从古至今承载的辉煌。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元代的疆域,横跨亚欧,东至朝鲜(当时的高丽)及东海岸,西至德国多瑙河沿岸,北至北冰洋以南,南至现在的海南、台湾及周边列岛。面对这辽阔的疆域,我亦感慨万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极其子孙的铁蹄踏遍欧亚,可见其勇猛无比。不过肆意的烧杀掳掠,也给被征服土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现虽历史沉沙,刀枪剑戟却恍然如昨。
还有一幅图片也颇有印象:《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图片,它让我联想到了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俄爱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天津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这些条约无端地把很多中华子民从祖国分割了出去,使其惨遭外族的凌辱、备尝思乡之苦。仔细想土尔扈特万里回归,难道不是一部辛苦辗转的血泪史?他们在俄国沙皇的奴役下,遭受的种种迫害,令人发紫。
600多年前忽必烈和各族首领在此会盟,准备南下攻打南宋的图片,也使我在其前驻足良久。经过多年征战,忽必烈终于统一了中国,可他怎会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子孙有一部分已经离开了祖国的怀抱。真可谓物是人非慨叹惋,泪落襟怀空悲切。
出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后,我登上了高高的驿站台。站在这个掺望台上,可以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风猎猎地吹着,头发横着飞,身子也有些摇晃。后来因风实在太大了,我们就下去了。
三
第三天,我们去了中蒙边界。
我亲见了蒙古商人过境的镜头。每开过一辆车,就有一群人一哄而上,叽里咕噜之后,如果不被拒绝,就全部挤进一辆吉普车里(苏联人淘汰下来的车),就像牛羊一样摞在一起,边防战士用很大的劲才可以关上车门。那两个边防战士对待蒙古人很亲切,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他们每一次关蒙古人的车门,嘴角都会露出一丝善意的微笑。旁边的游客看着这一景观,很是惊异。为什么如此拥挤?那里的车辆很少吗?大约现在出入境不可以骑马了,所以才这样不易?我也在其中猜测。但看到这些镜头,心里有几分难过,几十年前这里是可以从容过往的,男女老少伛偻提携,外蒙和内蒙一样是中国家庭成员,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外蒙悄然离开了祖国。
很想过去看看,看看那里的人民过得怎样?表弟说过境大约需要300元。我和家人商量决定过去看看。表弟却说:“不可,很危险的,在那边蒙人一见了汉人就打,就抢。”“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有的汉人曾经卖给过他们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那即使被抢了,那里的警察也是不管的。”
听说有这样的事情,我放下了去蒙古的念头。
站在国界碑前,这边和那边一样。一马平川,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只是草色更加的稀疏发黄。不知怎的,我没有了以前游览风景的兴奋与愉悦,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又开始了在驿站的思想反复:这边界有什么可欣赏的?外蒙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什么时候立了这一块碑,成了中国的邻国?那成吉思汗不是中国的英雄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这段历史?“你要干什么?”边防战士的一声大喝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有一位游客正要把一只脚迈到了蒙古国的空中,被边防战士这一大喝,吓得赶快缩回了脚,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吧。
中午了,我回头又望了望远处颇为荒凉的蒙古国,带着种种疑虑与疑惑,离开了中蒙边界。
四
这天晚上,正赶上马戏团表演。当我们去了马戏场时,人已经很多,没有了座位。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父亲站着很不方便,主动让了位置;旁边的一个姑娘听说我们是外地的客人,也把位置让给我的女儿,自己却坐在沙地上。一场马戏大约40分钟,反复演出。他们的演技很拙劣,尤其是空中投掷的那个小女孩,失误频频,但这里的人,没有喝倒彩的,也没有人吹口哨的。当表演者失败后终于成功时,观众的喝彩声响彻满场,多么淳朴的民风啊!我也不由自主地一次次鼓起掌来,给那个失败后成功的小女孩,还给这些热情好客善良纯朴的二连人。
二连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常住人口只占城市人口的20%,流动人口占80%。这里治安非常好,没有小偷,晚上是夜不闭户的。蒙古人开的吉普车随处可见,也有俄罗斯商人在批发市场出入,还有开大商场的温州人和义乌人在这里创业。这里的马路很宽敞,很干净,人也很少,建筑有一部分俄罗斯和蒙古的特色,有点欧州小镇的味道,很接近于我的理想居住城市。
我们要离开二连了,但心里没有别离地惆怅,因为这里有自己的亲人,我们随时都会来这里做客的。回去的路上仍然前不见人后难见车,我们的车很快很稳地飞驰在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