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山水
沿唐河边缘逆流而上驶入周山环抱远离红尘的川里镇,回首眺望来路,山已挡在身后封住过往。
山内气息自与红尘中的喧嚣噪杂不同。空气里混合着清泉山水和荆子花香的味道。包绕沐浴着周身的寸寸肌肤熏染着衣物熏染着嗅觉。。。深深吸入一口山区特有的纯净气息恣意享受着天然氧吧的自然疗养。耳边隐隐传来潺潺小溪流的清鸣声。拂过脸颊的湿气愈来愈重,重的至似山雨欲来的气息。凉爽清心除烦的感觉刺激着皮肤的每一根神经。
清泉借了今年雨水的丰盈依山势蜿蜒而下川流不息。芳草傍水而生茎肥叶茂。无名小花点缀其间娟丽秀美紫的可爱红的绚烂。石上绿苔满布水汽侵泽。
车子缓缓行驶在潺潺清泉和巍巍青山的亲和处,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蹒跚而行。身前身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到处都是山景,冲撞着人的眼球。刺激着人的视觉满眼满心的都是清泉山水。也许在享受的时候就对觉的时光是短暂的。半小时的山路觉的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一行人就来到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唐县茶叶庄村道教‘三宵圣母’修炼之地的三仙洞。
三仙洞依山势悬空而建,朱红的铁栏杆围在半山间只似仙姑婀娜身姿腰间的红腰带。四周山势包绕层峦叠嶂山顶云雾缭绕。此处正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天然钟乳石溶洞开凿而成。传说这里是三位仙子:琼宵仙子碧宵仙子云宵仙子聚集在此清修之福地。自思神仙看中的地方自是世间难得的风水宝地。红尘中人叩门而入沐浴其中希翼粘染灵气。
石阶似‘之’字一样蜿蜒来来回回曲曲折折。放慢脚步踏上琼宵洞,三洞中琼宵洞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洞府在两座山大约50,60度夹角处,洞外的庙宇朱红三层雕梁画柱只似琼楼玉宇。洞府外侧有一副对联:寒洞无灯凭月照,山关无锁待云封。全洞狭窄小巧清凉幽暗,只有一束天光从仙姑头顶上照下只似西游记里天仙下凡时佛光普照的情景。使得仙姑格外的耀人眼目。琼宵仙子素容祥和端立中间两女神童侍奉左右。像是随时替百姓挺身而出消灾解难来庇佑一方百姓的安危。
从琼宵洞出来是半山腰上悬空搭建的红色铁围栏,走在铁围栏上脚下的铁板发出的声响只似要断裂一般。只害的人不由的心惊胆战。山势不是特别高,倒还不像悬空寺那样让人觉的被大自然吞没没了自我的感觉。也就是四五层楼高。再望后走依此是碧宵洞和云宵洞。
回返的路上,又经来时的一小段隧道。车驶至洞口已然放慢了车速。和着汽车行驶的声音在入口处依稀分辨出溪流冲击岩石的声音,声响越来越轰鸣回荡在隧道内只灌耳膜。仔细一看却原来隧道的一侧有一不知名的小溪流,声响正是从那里传来的。隧道的顶上水气集聚凝水化珠,自红尘外陨落历经大自然的层层滤过,心再无尘,炼成一颗颗晶莹剔透与世无争的小水滴。滴落在匆忙而过的游人的车窗上。隧道里阴暗湿润溪水漫溢。一眨眼的功夫,来至隧道出口,阳光普照周身空气清爽里略带长夏的余热。车停至隧道出口处,下车回望那溪流在出口处又巧遇一悬崖,不算是悬崖峭壁却也是依势飞流而下疑似银河:溪流自隧道里冲出撞击着岩石击起朵朵浪花,溪水脱离了岩石的映衬不再见底透暗,恰似悬在半空间的银白色的河,想那天上的银河也就似此晶莹剔透无尘无埃度的牛郎会织女,以解年年相思之苦以圆岁岁相思之梦。
阴阳两重天,银河落玉盘。山水远红尘,唐河游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