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幽兰曲长唱瑞深

幽兰曲长唱瑞深

2013-10-21 17:52 作者:夏霜 阅读量:28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0年岁末,一位叫“豫州梅”的西北网友在我博客上留言:

张先生,拜托您一件事,我创作的昆曲剧本《碧霄飞虹》,很想得到周瑞深老先生的指导,但很难找到周瑞深老人的联系方式。我只知道他在海宁,但具体通信地址还不知道。您是海宁人,希望您能帮我找找。我是甘肃嘉峪关人,比你大几岁。因为热爱昆曲,又看昆曲演出很少有新的剧本,也是爱国热心沸腾,就把我的原创剧本改成了昆曲。但是不是合乎格式,找不到昆曲编剧知识书籍,于是,只能求教于周先生了。希望您能帮我。

看到这一留言的第二天,我即根据“豫州梅”留的电话号码跟她通了电话,告诉了她周老的家庭地址及电话。无独有偶,时隔三天,我又接到苏州大学顾姓老师的一个电话,询问我周老的地址及电话,他说有昆曲上的问题要请教周老。我也如实告诉了他。不过,我特别向他俩提示,周老的耳朵有点背,最好不要打电话联系,还是写信为妥。

因有昆曲绝学在身,周老成了全国各地昆曲爱好者的老师,不时有人来信、来电请教。

今年已百岁的周瑞深先生有个习惯,每天要外出散步。因有段时间没看见他出现在常散步的地方,我曾问其外孙,他告诉我说老先生最近身体有些不适,去了他舅舅家。前天(2011年1月29日),寒风飕飕,我也直缩脖子,却看到周老在塘南路上散步。好一个周老,坚持着这独一无二的健身运动,绝不言弃!其精神岂能不歌!

记得2006年春天,我去周老家,和他聊及关于昆曲的事,我是全外行,他却兴致高昂,侃侃而谈,还给我吟唱了一段《夜楼孤吟》中的尾声:怕鸣春、??,年时迅、道击,楫中流、人俊,愁杀我、独守,书空江上村。我听不懂内容,但这抑扬顿挫的调门却觉出了独特的韵味,大有耳目一新之感。年龄不是距离,文化成为向导,我跟周老虽相差了整整41岁,却一拍即合,竟十分投缘了。我问他这号“夷畦”是否取自屈原“畦留夷与揭车兮”句意,他说是啊,别人皆不知,你却知,是知音?。他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第二次去,他把几天前抄写的《夜楼孤吟》曲本送给了我,接长起来的宣纸上蝇头小楷写得十分规整,并注有工尺谱。另外又给了我一幅小楷自题陋室铭:

楼不在高,何题其名。书不在多,能用则明。此是陋室,我以为馨。谈笑及古今,慨慷笔纵横,可以摅性情保天真,无噍杀之乱耳,无利役之劳形。三径五柳居,浮云长短亭。予老矣,何言於陋?

淡泊洒脱之情透于纸外。

回来后,我细读这昆曲《夜楼孤吟》,才知这是周老1943年少壮之作。

(菩萨蛮)

江乡寥廓闻笳鼓,伤心目断西泠树。豺虎九关残,招魂人未还。

黄昏天宇暗,星月风灯矬,北望是神州,沾巾双泪流。

昨讯日寇已陷武汉,分窥荆门长沙,华原蒙耻,目惨心愁。想俺年事方壮,也作避难之人,拥衾孤眠,睡难合眼,且趁余灯未尽,人声正寂,才谱却一套南词,以歌代哭。正是贾生年少才难达,王粲楼高赋不闻,敢有长弧能落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周老其时逃难浙江龙泉,心境悲愤无奈,怅叹下写就了这一曲。

(正宫)(破齐阵)

雨破湘天寒,近猿啼楚客愁新。策断长江,旌连鄂渚,见说新亭旧恨。瘴雾宵过山鬼宅,怒水朝迎国殇魂,天南哭断云。

(内吟诗介)

石破天惊北斗寒,少陵泣血望长安;沿江裹足寻行处,千里枫林到蜀山。

……

(玉芙蓉)

前朝通史陈,国耻斑斑,仰听吴山夜雨,凄切销魂。江潮溆起千年恨,儒冠应怜误此身,还堪哂,天涯比邻,则没个欷?,酬酒学终军。

……

(黄钟)(鲍老催)

俺也是须当自忖,想为人在世行为本,国家有难民同运。时易失、年云暮、身儿窘,衡阳雁息惊塞阵,秦溪水去无回信,心儿碎,言儿恳。

(内吟诗介)

国仇未塞思泫然,江介风悲急断弦;愧我羁栖还暇日,夜心寂历独闻鹤。

……

字字血、声声泪,一介书生在国仇家恨的颠沛中,唱出了一曲沉痛激愤之长歌!

周老少时就涉昆曲,年十四,拜乡里昆曲名宿朱丽泉、李绶章等为师,兼习诗词。1932年在杭时,为行家潘怀素所闻,介绍其到杭州市立中学陈竺同门下深造。1946年,识名家许雨香、项远村,同组梅社,任干事。项氏教以曲谱、曲韵,渐通昆曲音乐。1956年,表兄吴甲原见其学有所成,写信介绍给浙江省文联主席宋云彬,云彬先生欲调其去杭,可遇反右运动,云彬先生自暇不顾,周老亦被划入清理队列,此事自然夭折。20世纪50年代周老以岳飞题材创作了昆曲剧本,后来赵景深教授读了给取名《东窗记》。此剧后送俞平伯先生审读,俞老倡议调先生入京,但因故未能如愿。王传渠、郑传鉴、倪传铖、薛传纲等上海、苏州昆曲名家对周老甚为敬佩,理由是:懂工尺谱者北京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付雪漪先生,知七弦谱者更少;而周老会昆曲全剧及著名折子戏唱段甚多,长于吹笛,懂曲牌数百,声腔得高人传授,戏在身上;且能用明代典雅传奇形式,孔尚任、洪升等大师的文学语言撰写古剧,更是孤例。

周老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流寓龙泉后开始写曲,从南北曲小令着手,渐次写套数,制宫谱。五十年代著有昆剧《东窗记》、《洛神赋》及《勘头巾》。1983年应苏州戏曲研究所之聘,缮校昆剧钞本《浣纱记》、《一捧雪》、《风筝误》等十余种及吴梅《南北词简谱》。八十二岁高龄时,犹为周秦工楷写定《寸心曲谱甲编》。

经地方热心文化人士顾国华先生努力,周老的诗词曲著作及附工尺谱剧本予以刊印。这部取名《昆曲古调》的书,是周老以数十年心血,研究、整理、补遗、记谱,手抄完成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梦》、《南柯记》四大戏曲和《桃花扇》、《冬青树》等传统剧目,以及周老自己创作的《夷畦三剧》的合集。繁体、直排、记载的是没几个人认识的宫尺谱、曲谱上的小字只有一粒芝麻大、全部是毛笔手写。而这14册2000页纸都是一位九旬老人在两年内忆写出来的。

书稿付印时,沪上97岁的吴祖刚题词《鹧鸪天》:杳渺幽思发浩歌,飞花舞影两婆娑,朱弦咽晚凌波怨,铁笛吹寒热血多。鸣鼓角,壮山河,扬清激浊费张罗,多君韶护钩沉手,沥血沤心挽坠波。上海91岁老诗人周退密读毕拟绝句四首代序,其一曰:海宁一老鲁灵光,三割居然合魏梁,悱恻悲凉千古恨,《洛神》而后是《东窗》。中央戏曲研究所专家审定认为,《昆曲古调》是一部完整的汤氏戏曲全集和其他昆曲经典的合集,具有极高的戏曲研究和文献保存价值。

2006年周老获得了海宁市人民政府“海宁潮”文学特别奖。

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周老写了(中吕)(颜子乐):

添玉记前程,又值百年仙庆,芙蓉池上光浮,太液波澄香腾,词笔春风管钦,迈过了青藤,玉茗展映,出清苕梅影,端的是一枝春,在起舞瑶京。

光阴荏苒,时值周老百岁寿诞,我们也该为他献上一曲:钱塘江边人,辛亥革命同春,紫薇阁下泉澄,智标塔上拂尘,曲高和寡梅村,走遍了九州,宫商角徵,现古调神韵,终然是书无声,亦动地情真。或曰:钱塘江畔枕潮生,坎坷命运屡蒙尘,百岁寿诞写童真,幽兰曲长唱瑞深。

注:2011年5月1日,周老瑞深归于道山。此文权作纪念。

相关文章关键词

《幽兰曲长唱瑞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