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再日格提的春牧场

再日格提的春牧场

2013-10-26 22:05 作者:郝贵平 阅读量:2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再日格提家的砖房分成两间。进门便是炊房,一副铁皮炉子,一张作为炊案的木桌,屋角一张简单床铺,再就是一些零碎用物。隔门套间是住室。

车子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柏油公路上奔驰,音箱里播放着蒙古族歌曲。那舒缓的女声咏唱,纯美、抒情,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清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一片浓雾白茫茫,土尔扈特是我生长的家乡,日夜思念想断肠。ㄍ在那重重的山岗上,一片大雾白茫茫,土尔扈特是我美丽的家乡,朝夕思念想断肠。ㄍ骑在黑色的骏马上,ㄍ策动缰绳脚步匆忙,土尔扈特我神奇的家乡,四季思念想断肠。”

这首《土尔扈特故乡》,音韵流淌着真挚、温凉的清流,犹如天韵,让人倾心。辽阔的大草原上,细雨纷纷,草色碧润。满眼绿色里,我仿佛感觉那甜润的歌声也是绿茸茸的。

此行是去再日格提的草原之家。

昨天傍晚,我与同伴贺君在巴音布鲁克小镇吃饭时,遇到一位面庞黑得出奇的人,短檐黑帽,敞着黑色衣襟,简直就是非洲黑人一个。贺君说:“他是再日格提,平时我叫他黑娃娃,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民。”圆桌上我们一人一盘炒面,一边吃着,友人与黑娃娃就痛快、倜傥地说起一桩颇为传奇的草原故事——

有一年,转场途中,再日格提在奎克乌苏沟骑马放羊,不经意间突然看到近前山坡的草丛里,一条青灰色大蛇吐着信子缓缓移动,身子像火炉烟筒那么粗,头比拳头还大,足有四五米长,圆乎乎的身子油亮亮地在阳光下发光。他身下的枣红马,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吓得鬃毛都竖起来了,喷着鼻响连忙后退。他的头发也似乎“噌”地一下,麻麻地立起来了,吓出一身冷汗,缩着身子,伏在马背,不敢动弹。马匹后退中,他双手紧抓缰绳,双腿紧夹马身,紧张地呆呆地看着。那可怕的大蛇冲着草枝草叶,向坡头爬去,大约十分钟时间,翻过坡顶看不见了。那阵子他感觉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简直魂不附体。蛇走远了,再日格提连忙下马跪地,往蛇爬去的方向磕头三下,赶快骑马赶羊,离开那个地方。

这件可怕的事情,贺君和再日格提是你一言,我一语,饶有兴致地向我讲述的。贺君曾经在草原生活过多年,因为再日格提老实、忠厚,他们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那年,得知再日格提偶遇大蛇的事儿,出于探知和保护草原动物的心愿,贺君希望再日格提带他去巡查那条奇异的大蛇。山野茫茫,哪里会寻觅得到呢!终于未能去成。这个听来令人毛骨怵然的故事就只能记在心里了。餐馆里初识再日格提,一个面目特别黝黑,饱经草原风霜,又很有些传奇色彩的汉子,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了。

再日格提的家,在离公路数百米的草场上,其实就是旷野上的一座砖房,两个毡包,一个带棚子的畜圈,还有一堆摞得整整齐齐的木头垛和两个一人高的牛粪垛。这片草地是他的春牧场,是他一家人生活的根基。那砖房、毡包、畜圈、木头垛、牛粪垛,像画面上的静物一样,孤零零凸立在空阔的草地上。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十七年——包括每年夏秋季节,离开这里赶着畜群远去夏牧场的几个月,还有在更远的奎克乌苏那边的冬窝子放牧过冬的几个月。算下来,每年三月初转场回到这里,到六月下旬再离开,他和家人一起在这儿度过的时间只有不到三个月。如果从二十岁独立放牧算起,他在这里生活的实际时间,合起来也就六年左右的时光。其余的统共二十一年的光阴,他都是伴着畜群在夏牧场和冬窝子生活,过的是几十公里、百多公里以外的“两地分居”的生活。在我历来的概念中,山外的城市、乡村,许多有“公家人”身份的人,都把两地分居看成是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而像再日格提这样的草原牧民,因为转场放牧的原因,脑子里压根儿没有所谓“分居”的概念。他们对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区间常年奔波放牧的艰辛,对男人们、女人们实际上的清苦的“单身”状态,倒看成是很正常的生存和生活。贺君几次对我说,草原牧民的生活不无苦难。他说的“不无苦难”的含义,也包含这样的生存、生活状态吧。

再日格提家的砖房分成两间。进门便是炊房,一副铁皮炉子,一张作为炊案的木桌,屋角一张简单床铺,再就是一些零碎用物。隔门套间是住室。再日格提引我们进去,立刻,一股温馨的生活氛围扑在眼前:临门靠窗位置是一张双人床铺,印花床单上面铺着带花的毡子,一头是两摞叠得方方正正的被子、毛毯;门后墙壁的衣勾上挂着华丽的女人衣服,其中一件是绿面白里的羔皮大衣,显然是家人的衣物。沙发、茶几置于屋子中间,两面墙壁前则是低矮的橱柜和橱柜上叠摞的镶着金边的小箱。注目的是,正面布壁上悬挂释迦摩尼画像,画像两边缀着经幡、彩绳,小小的橱柜供台上置放五世噶玛丹真活佛的相框,相框前点燃两枚酥油灯,一字摆放着七盘米粒儿神膳。酥油灯旁边还规规整整摆放着经文书和插着草穗子的小瓶儿。再日格提说,那彩绳是开光纪念物,草穗儿是祈愿草场繁茂,牲畜丰产。联想贺君说的草原牧民生活“不无苦难”的话,我就想,尽管如此,他们心中仍然高高擎举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土尔扈特人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纯净!

我是第一次拜访草原牧民的家。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我怕我的言语行动弄出笑话,在一盘配着红萝卜块儿的大块羊肉,一小碗切成片儿的皮牙子,一壶茶水摆上茶几的当儿,就首先“入乡问俗”。再日格提与贺君指着大块羊肉告诉我,哪一块是肩板子肉,哪一块是肋骨肉,哪一块是羊腿肉,碗里的皮牙子是吃羊肉时调口味的菜。我们每人一把小刀,从肉骨头块上剔肉就着皮牙子吃。这盘块头肉,是我们来到时再日格提宰杀了一只羊,刚刚煮熟的。来了尊贵的客人,必须宰羊招待,这是牧民的礼仪。吃到最后,贺君把那块扇形的骨头板子递到我的手里说:“你把这上面那一点肉吃掉吧,最后吃掉肩板子肉的客人,要是对这顿饭满意,就把骨头板子折一个豁口,表示对主人感谢。这顿饭你吃得满意吧?”我很感新奇,连说满意满意,就在骨板边缘掐出一个豁口来。再日格提点点头,默笑不语。

在同再日格提与贺君的聊说中,我知道了牧民的毡包里要是来了外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该给吃食,给水喝;要是天黑了,也肯定会让你住宿的。这是大扎撒克法典的规定。蒙古族牧民都自觉遵守大扎撒克法典,也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关爱的友好善良的生活习俗。草原上没有贼娃子,散布在草原上的一家一户的毡包、砖房子,从来不怕被盗。牧民们的宗教信仰保佑了他们生活的安宁、健康与和谐。饭后,我说我想“方便”一下。再日格提问:“是想小,还是想大?”我说:“小。”他说:“牛粪垛子后面随便。”贺君就接话茬儿说:“草原上不能往河里尿,也不能在河边拉,解了大手必须用土埋掉,手纸也得用石头压好。再日格提还是含笑不语,只是望着我点头。

草原牧民的生存、生活,与山外的社会完全两样。高山草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年年月月往复的游牧方式,使他们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局限。仅就饮食而言,再日格提家的一顿待客饭,就只有红萝卜和皮牙子,还是从巴音布鲁克镇的集市上买来的“进口”菜。他们不种蔬菜,是因为气候的关系无法种植。草原上也不长树木,那么漫阔的草原大地,看不到过一棵树。在与再日格提和友人的聊说中,我恍然知道了没有出过草原的人,没有见过树木是太平常的事情,不能不使人惊讶。草原牧人生活的清苦、简单,仅此可见一斑。他们不无苦难的生存、生活,不能不令人生出某种无奈的怜惜。可是他们生活的另一面,却有宗教信仰的奉守,有纯净的生活习俗和人际风尚,他们的社会精神具有特殊的美。

在再日格提的毡房旁,??细雨中我向远处的草地掺望。划归再日格提的草场,东西长达两公里,碧草漫漫,开阔无限,更远处是一抹淡淡的山峦。远处有食草的大群羊只,有星星点点的牛马身影,有人骑马在牛马羊群之间走动。再日格提说,那就是他家的畜群,是他的妻弟替他放牧。我询问再日格提今年的畜产情况,他却咳叹一声,望着我摇头,用听来感觉特殊的汉语语调说:“今年春上,二百一十只羊死了有呢。”

原来,开春时再日格提的畜群从冬窝子转场到春牧场,一场意料不到的大雪落了足足七十公分厚,二百一十只怀犊的母羊冻饿交加,一二十天里一批一批死去。看着那么多母羊丧失了活生生的灵性,他雇来小四轮拉到山沟里丢弃,难过得直掉眼泪。厚厚的积雪覆盖了萌发的青草,牧场组织调拨的干草和买回的包谷粒儿,许多羊只抢吃不上,时日一长就在冷冻中饿死。现在他的畜群里,自有的老母羊和已经长大的羔子羊共一百四十只,还有十七头牛和十匹马。这些就是他现有的全部财产了。除了这些,他承包放牧别人的一百只母羊,也一并在他的羊群里。他把承包放牧称作“给人打工”,合同里规定:放牧一个月付酬一千元。雪灾给他造成十几万元的损失,他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弥补仍然十分有限。

不光是财产上的损失。再日格提说,那么多的母羊,养了几年了,他熟悉得很。哪只母羊咋样叫,他辨得清。哪只母羊爱吃哪种草,他心里明。哪些羊产羔好,带羔好,他知道。哪些羊奶情差,不愿带羔,他知道。哪只母羊发情后怎么趁公羊,他清楚。那只公羊能配多少母羊,他也清楚。他对自家的羊群感情深,可爱的母羊死了那么多,从情感上说他怎么能不难受呢!他掉泪,他心痛,是痛心财产的损失,也是痛心感情的裂伤。雪灾给放牧人带来的是一场苦难。再日格提今年的天灾地祸,令人感到牧民的生存生活是多么不易!

时值六月中旬,转场的日子已经临近。我有一个意愿,就是带上足够的米面食油和块头儿蔬菜,随同再日格提转场到他的夏牧场,再转场到冬窝子,和他一起去放牧。我喜欢再日格提,想和再日格提一起过一段真正的牧民生活。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退牧还草、由牧转农的生活变革已经开始,这是土尔扈特人的祖先远途迁徙、回归祖国二百多年之后,他们的后代欣逢牧区政策的关怀,实施的转变生存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历史性移民迁徙。我仿佛看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退牧还草之后的更加碧油油美丽风景。这里本是人们心所向往的风光优美的高山圣地,退牧还草犹如习习的春风、甜美的雨水,将使草原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茂景象。也许我的意愿是一种怀旧情结,但我怀的是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以后,他们后裔的生活史和文化史。随同再日格提走完一个年度的游牧轮回,完全值得。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再日格提的春牧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