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江南忆,最忆是徽州

江南忆,最忆是徽州

2013-10-23 17:04 作者:雪山飞狐 阅读量:31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如果是雨后,便仿佛能看见戴望舒钟情的女子从烟雨蒙蒙中,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飘过,而我的心也仿佛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哀婉和彷徨……

一踏上徽州的土地,但见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绿树葱茏,桃花遍地。山随斜阳,秋色连波,掩映着鳞次栉比的马头墙,犹如一派疏树寒村的淡雅的水墨画。清新俊逸的田园风光让我目眩神迷,深深陶醉于那秀丽的山水,那古典的韵味。

当我第一眼看见徽州黟县的西递村时,便深深体会到陶渊明隐逸山林的那份淡雅的情怀。那里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花红柳绿,鸡犬相闻。清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宛若世外桃源。而西递的景物真的仿佛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从黟县南大门渔亭入境,便看见一道道清澈的溪流从幽静的山中缓缓流过,两岸桃花灿若云锦,落英缤纷。过渔亭不远,便“林尽水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路旁有一巨石,上书“桃源洞”三字,两旁有联为“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穿过曲折溪流的桃源洞,在里面就是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村了,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慕名来到此处,并赋诗赞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在春日蔼蔼中来到西递,触目的是黑瓦白墙,湿漉漉的青石板,狭长幽深的街道,亭台婉转的村落,一道长墙将村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两道溪水穿村而过,村中的人就在这个乐园中闲适的耕作,而这一切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何其惊人的相似。清代诗人曹文植在《咏西递》诗中忍不住赞叹:“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树高下密。曲径如弯己,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西递的古民居中,最吸引人的是建筑上的雕刻艺术,石雕、砖雕、和木雕被称为“徽州三绝”,石雕多以精选光滑坚固的大理石为材料,精雕细镂而成,村口的胡文光牌楼,又称“西递牌楼”,是石雕艺术的代表,整个牌楼巍峨峥嵘,结构精巧,被赵朴初盛赞为“石狮雕刻艺术精品”。

宏村和西递其名,形如半弦月的月塘,村口婀娜多姿的南湖,如一面清澈的明镜,躺在巍巍青山之间,秀色??。一条石拱桥贯穿水塘,澄澈的碧水从家家户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垂柳的影子倒映湖中,秀发飘飘,清丽婉转,妩媚多情。真如清人王元瑞所云:“南湖一水浸玻璃,十里钟声柳外堤。”心便也随着柔柔的柳枝轻轻地颤动,潺潺的溪流将我引进古朴淡雅的村庄,让人不由自主有一种家的闲适和惬意。远处是著名的木坑竹海,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景点之一,竹林郁郁葱葱,绵延不绝,堪称一幅静谧淡雅的水墨画。

如果是雨后,便仿佛能看见戴望舒钟情的女子从烟雨蒙蒙中,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飘过,而我的心也仿佛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哀婉和彷徨……,记得三毛说过“不只是细雨,还是自己,总在打湿这个流光“,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地方,断井颓垣,雨巷幽深,是否也曾经斑驳过同样的故事?我仿佛听到杜丽娘在幽幽的低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特看的这韶光贱。”游园,惊梦,还魂,那凄凄切切的爱情故事,带着幽冷的水汽,在我的梦里萦绕纠结,而醒着却似乎在梦中一样,泪眼婆娑。遥想当年许多年轻的徽州女子,独守空闺,闲倚栏杆,或临波顾影或凭栏思亲或对月无语,在寂寞中一日日红颜老去,带着丁香一样的芬芳与忧愁,在雨中静默的走近,冷漠,凄清,又惆怅……,如今,那些美丽的名字渐渐成为孤寂清冷的代名词,不由让人感慨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徽州的夜晚特别的静谧,在月塘的月夜,水边,静静的坐着,倾听偶尔传来的清脆的鸟鸣,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微风轻拂月塘,蓝幽幽的水面泛起淡淡的银光,发出的柔柔的呓语,远山在水汽里润润的翠着。不知谁家的窗户里,隐约透出昏黄的灯光,在讲述着悠悠的故事。此情此景,什么也不用去想,任由流水浸润,清风吹拂,让美好的月夜抚平那颗烦躁不安的心,尽情享受这远离红尘喧嚣的宁静,忘却昨天所有的名利和纷争,一心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

宁静悠远,淡泊明志,像一首回味无穷的诗;清丽淡雅,朴素端庄,像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那浓浓的古韵,黑瓦白墙,月塘波影,像隐居山林的精灵,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给我心灵的遐想和安宁,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徽州。

相关文章关键词

《江南忆,最忆是徽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