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下心来
导读讲求和谐,要心和人和,是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心和是人和的前提,人和是心和的结果。要实现和谐的目标,必须具备:要有善良之心。
某君写文发出感叹,最近骑电瓶车往返来回上下班的路上,感受到许多闷坐公车时所不能感知的体会。路口红灯,得耐心等呀,这时候就体会到和谐与不和谐了。你看,那抢时间紧蹬几步穿越红灯来争取所谓的宝贵时间的人,在社会分工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等你开车等候时,你还会抢夺这无益的几秒吗?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假,谁愿意和急急火火地没有耐心的人相处呢?
所以,生活中要有耐性,别着急,该等候时要等候。前方路很长,不差几秒钟。早间新闻说哪里又发生了交通肇事逃逸了,更加为蛮横开车的人感到苦楚。唉,活在世上的意义,他们能感知吗?他们不懂和谐,太无知了。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即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和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人之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价值的追求,讲求和谐,有着真善美的心灵。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感,而真善美便是与这三个部分相对应的精神价值。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几乎都可以归结到真善美这三个词所代表的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价值。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和谐。和谐社会创造和谐人生,和谐人生的过程是自我和谐的过程。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体现在做人、做事上,而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体现在思想境界上。思想境界充实人生,造就人生。
人要有精神,要有情趣,要有志向,要有所寄托。生命需要寄托,生活需要寄托,心灵需要寄托,感情需要寄托。寄托,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一生因找寻寄托而充满希望,因有所寄托而勇敢和执着,因失去寄托而无聊和浮躁。寄托,是对事业的追求,对快乐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把精力寄托在事业和正当爱好上,有意地充实生活内容,开辟生活领域,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和谐的人生。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真我,就是本色之我。真我,就是淡然超脱之我。“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经过岁月的打磨、风雨的侵蚀后,一切不再繁芜和轻狂,心态不再浮躁和冲动。此时的人生,不管你硕果累累,还是收获甚微,心里已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怨天,不尤人,心安理得,笑对天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讲求和谐,要心和人和,是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心和是人和的前提,人和是心和的结果。要实现和谐的目标,必须具备:要有善良之心。一个对社会、对世界充满善良心的人,就会常做善事,乐于助人,关爱别人,你也会从中获得快乐,且心里坦荡安适。要有平静之心。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讲奉献,轻名利,少欲望,这样必然忧愁少,容易心平气畅。要有平和之心。常言道“和为贵”,常对别人宽厚忍让,就能消除隔阂,搞好团结,和睦相处。要有乐观之心。人生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有高潮亦有低潮,有失望也有希望,无论在何时看看那欢笑的浪花,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前行。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就会感到社会越来越美好。要有远见之心。一切往前看,从远处想。往前看,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远处想,就能想着美好的未来,干劲倍增。一切忧愁烦恼都会忘到脑后,抛到九霄云外。要有平常之心。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不为工作或生活的顺逆而激动或焦躁,不追求莫名其妙的虚幻不实的状态。平常对人,平常对事,平常对待一切,平常对待一切的不平常。要有平淡之心。人生的点点滴滴,都始于平淡,终于平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平淡,生活本身就是平淡。
和谐人生,就是要淡然看待荣辱得失,淡然面对花开花落,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内心修养。为人做事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自然而不牵强,临危不惧而又居安思危,胜不骄而败不馁,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重而不炫耀,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逊。这么做了,你就是一个真善美的人,你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极为和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