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还是不好
导读太纯正、太纯洁的“正种”、“专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一定能适合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这已经被众多的实践所证明。
凡事都有一个“好”与“不好”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处在“好”与“不好”的中间状态),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是从哪个角度、站在什么立场定论的问题。为此,顺便找几个小题目,作些简要评判。
官“好当”,还是“不好当”?
封人为官,严格来说,既是对他的信任,又是让他负一分责任。若要当好这个官,就要日夜筹划,就得寝食不安,白头秃顶都毫不奇怪。就是说,当官就是吃苦,就得受累,就得干活。由此而言,官也是真的不好当。但有另一种说法,如此截然相反,即“当官就是上了天,行路坐轿车,啥活都不干”。官场人必是“红光满面,前挺后撅(这是经常赴宴之故),手肥且白(不动手),嘴唇较薄(费话太多),臀部较大(坐车、开会之故)”。倘若如此,这个官恐怕也就当不长久了。
走“前门”好,还是走“后门”好?
办事应该公事公办,应该走“前门”。但“前门”有时不好走。且不论衙门大,门难进,就说堂皇巨厦里如迷宫般的门,就得让人找上大半天。谈上几位,都不是直接管事的,还得再转圈。遇上好的,给你一句“研究研究”,少则等上半个月,孬则等个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只好与那三朋四友七姑八姨之类的老关系、关系的关系相勾连,去走那不被人们赞扬的“后门”了。其实呀,走过“后门”的人都知道,“后门”也不是好走的。结论,还是走“正门”为上策。
“杂种”好,还是“正种”好?
动物、植物上的杂交优势,恐怕无人怀疑吧?如驴马之交而生的骡子比纯驴要力量大,依此类推杂交猪、杂交羊、杂交谷、杂交稻,等等,都有着无比的优势。但要把此种优势的外延用于别的地方,就要遭到斥责了。如京剧姓京,秦腔姓秦,若要杂交,就属“四不象”了。还有,国企姓国,私企姓私,若两者相融,那就不象话了。果真如此吗?以人才为例,“通才”的作用是很大的,但“通才”本身不也是含有“杂交”的意思吗?太纯正、太纯洁的“正种”、“专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一定能适合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这已经被众多的实践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