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二则
一
闲来无事重看周迅版的《画皮》,对其扮相深感惊艳之余,仍有不少感触在内心隐隐涌起。
我要说的不是将军王生,不是夫人佩蓉,亦不是九霄美狐,而是那个整天吞食苍蝇不太起眼的蜥蜴精,那个为了九霄美狐而失去生命的妖怪。他的戏份并不多,但寥寥几个身影,便已深烙我心。
自始至终,他都爱着小唯。为她挖取人的心脏,对她惟命是从,每一次完成任务归来,总是幸福地微笑着。他明白小唯不爱自己,却仍然掏心掏肺地照顾她,为她做一切事。他被降魔刀刺中致死的那一刻,那一声凄厉的呼喊,念着自己深爱之人的名字魂飞魄散,震碎了我的心。
所谓飞蛾扑火,不过如此吧。
现实当中,亦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爱上一个人,便爱上了一种生活,低到尘埃心欢喜。那样一种甘愿,甜蜜中夹杂着苦涩的滋味,为着一个人神魂颠倒的忘我之境,如若不是爱情,还能怎样解释呢?
人们常常歌颂两情相悦的美丽,歌颂心心相印的动人,却常常忘记了,有一种单枪匹马默默无闻的感情,也有着它耀眼的光芒。这种感情,世人常称作一厢情愿,而我,倒宁愿称它做飞蛾扑火。
人生短暂,何不丢掉包袱轰轰烈烈地爱一次?就算受伤就算泪落又如何?所谓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只有四个字:奋不顾身。
二
近来一直忙于月底的考试,书是久已不看了的。晚上六点三十分终于将今天的任务完成,遂翻出自省图书馆借来的两本书一翻究竟。
其中一本是棉棉的散文集《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和韩寒一个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的。这是我翻了下扉页给出的简介,但其实真正的简介应该是博客集,再确切一点是日志集。当然,作为一种题材本身,我并不想多说什么,什么题材作者都有写得优秀的,日志是最随性的一种题材,你当然可以细心地写出散文甚至小说来,没有人规定日志就必然是流水账似的琐细生活。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棉棉正是出了一本自己的流水账,将自己的一点一滴记录在案,行文叙事更是随意得没话说。
因为现今我住的小镇距省图书馆尚有不小的一段路程,一时半会腾不出时间来再换一本,便硬着头皮劝自己看了下去,告诉自己,人家棉棉好歹也是70后的代表作家啊。勉励自己打开台灯读至午夜,其凄惨程度真是苦不堪言。
就出版博客集精选集一类的问题,记得以前韩寒回答过。貌似他说是自己没有拿枪逼着读者去购买。当然,就韩寒的博客集来说,其可读性还是相当强的,其严谨的逻辑性和睿智的思维在当今文坛一直无人难出其右,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其出版后的作品便没有了新鲜感,让读过其博客的人感觉在吃冷饭。而棉棉就不是一回事了,她的这些文字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N次去读,都没有丝毫可读性而言。当然,依照自己的名气,你可以自由地出版自己的图书,你可以对它们不负责任,但看在图书一直被世人认同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这一点上,就请积点阴德吧,把垃圾印在纸上你不怕玷污了它们的纯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