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年代
一
早就想写写王菲了,只是一直抽不出一个完整而静谧的时刻来。周末失去了睡意的午夜,终于算是为这些文字找到了出口。
我是喜欢这个看上去冷若冰霜的女子的,非常喜欢。林夕美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词加上她梦呓般斑斓的声线,便成就了如今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都是不夸张的。
她的音乐里写尽了人生的种种,当然多数是爱情,虽然这是个俗到不能再俗的主题,但她有自己别具匠心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都是那种真正的心灵音乐,可以让你沉醉其间的,在她之前,邓丽君算是一个,但她毕竟是属于旧时光的,作品的意境都只得拿来凭吊用了。在我当下的概念里,音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声音,另一种则是意境。如今的歌手大都有这两种倾向,而她则属后一种。
自她的成名作《容易受伤的女人》至03年的最后一张专辑里的《旋木》,大多都以意境取胜的。它们是属于一个人孤独的时刻的,静谧的午后或傍晚,怀念丛生或是简单的发呆眉头小蹙。这样的时刻里,请你闭起眼睛,倾听她斑斓淡雅的世界。
她是当之无愧的天后,也是最从容淡定的凡人。当自己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无所留恋地结婚生子,深居简出地过上了凡俗的生活。试问当下浮躁的乐坛,以名利为重心的歌手们,有几个人还可以做到?
我什么也讲不出,除了用她演唱会用过的名字来总结她的人生:菲比寻常。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是越来越无法对一个人保持长久的热情了,我的偶像在时空的轮转中一个个消失。
初中时候喜欢过F4,那时候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爆红,4个美男子的歌唱组合瞬间迷倒了所有的年轻人,也包括我,莫名觉得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完美。为此省吃俭用地买来他们的唱片,那时候还流行卡带,晚上放在随身听里听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影像烙印在我年轻的心里,成为我少年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我以为他们会跟随我一辈子,然而,一上高中,我便感到了他们的单薄和庸俗,彼时我开始喜欢许巍,他的歌词的每个字里行间都彰显着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跟自省,我突然发现那才是自己寻觅已久的艺术,是该好好珍藏的心灵音乐。我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将之前的旧卡带统统丢掷,重新省吃俭用买来了印有许巍头像的新卡带。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人生的真谛。
再后来,我还陆续喜欢过韩寒,喜欢过周杰伦,再后来,我喜欢的只是生活本身,是每日油盐酱醋的生活本身。我喜欢静谧的午后阳光,我喜欢马路上刺耳的汽笛声,我喜欢周遭的人情世故,它们可以温暖我,让我觉得快乐。
这是否就是所谓的成长?我想问自己,却没有答案。
生命是一场路途,是一场未可知。偶像是偶像,我是我自己。流行是他们的,我还有自己真实的生活去生活,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