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杂谈

杂谈

2013-10-24 06:17 作者:小贺 阅读量:4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重新回到案件本身。付某之所以手持菜刀将程春明教授砍死,是因为他怀疑自己女友之所以和自己分手,都是因为程某所致,此前,程某和其女友保持过一年的性关系。

《十七岁的单车》,之前就听不少人提起过这部电影,今晚闲来无事,花了一个多小时呆在宿舍里看完了它。

怎么去评价它呢?看完之后,心里有种很复杂难言的感受,强烈的震撼袭击了我,几乎讲不出一个字,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两个少年残酷的命运和激烈的抗争,那么无奈。

两个少年,虽然出身不同,一个是小农村来城市打工的农民,一个是城郊贫苦工人的孩子,但却有着相同的辛酸和无奈。小贵,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送快递的工作,努力工作数日,单车就要属于自己的时候却丢失了,从而也丢失了自己的工作;小坚,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主要还是因为贫困吧,爸爸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偏袒了后妈带来的女孩,本来允诺自己的单车却一直不见踪影。就是这样两个少年因为一辆单车相识了,小坚偷了家里的钱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单车正是小贵的那一辆。

其间彼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单车的争夺大战,大打出手,头破血流,无所不用其极,少年时期,本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年代。单车一再转手,最终两人定好一个规则,那就是一人骑一天。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些天,虽然彼此都有不便,但是看到这里,我还是感到一分欣慰。我渐渐发现,两个同样艰难的少年开始惺惺相惜起来,是的,我看到了友谊的萌芽,在原本视彼此为仇敌的两人之间。

可是,这样的日子瞬间也就过去了。一日,小坚由于失恋的事情砸破了情敌的头,从而又引发一场恶战,而与此无关的小贵也糟了殃,被痛打一顿不说,单车也被砸坏了。电影的最终,血淋淋的小贵一瘸一拐地扛着单车走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这一场景尤其醒目。

看完整部电影,很长时间我都懵住了,这样卑贱艰辛的小人物的命运,让人不胜唏嘘。我们的世间,当那些富贵之家一掷千金地挥霍之时,同样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也有着贫苦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双手苦苦支撑艰难度日。谁说人生来是公平的?有一种在底层努力打拼的人,承受着我们永远不能体会的无奈。

去年在全国震惊一时的“法大弑师案”最近有了结果: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付成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尽管已在意料之中,得到这个消息还是为当事人痛心不已。才23岁啊,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多好的青春年华,多好的远大前程呢,倏忽之间,就这么化为乌有了。报纸几次三番提到付某说自己不曾后悔过,对此,我真的不能不怀疑。

重新回到案件本身。付某之所以手持菜刀将程春明教授砍死,是因为他怀疑自己女友之所以和自己分手,都是因为程某所致,此前,程某和其女友保持过一年的性关系。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此事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了。它竟促使一个人丧失掉起码的理智,头也不回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首先,付某实在不够理智,虽然已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但心智尚不够完全成熟,这就在警示着我们国内的大学里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即便如同他所提到的那样,程教授是将其女友给“潜规则”了,他也不能如此冲动将其一杀了之,付某称其是在“杀一儆百”,他的动机是好的,暂且不说这件事情里的教授和学生是否属于此种性质,但毫无疑问全国的高校中确实存在不少的“潜规则”,但是这终归需要教育界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其降到最小范围,单凭你一次的冲动行事,真的可以产生“杀一儆百”的作用么?不可能!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还将自己的生命都搭了进去。何必呢?

其次,高校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一定不能疏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实践活动。付某作为一个法律高校的高材生,竟然违反了法律,这不是很让人不可思议么?我们的大学培养的学生难道都只是将知识装进脑子里而已么?作为法律方面的人士,我们自己尚不能在实践中严谨地贯彻国家的法律,以身作则,又怎样去要求普通民众呢?

最后,建议高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其中必须包括恋爱方面的积极引导,在高校恋爱公开化的今天,培养学生正当切实的恋爱观。以防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关文章关键词

《杂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