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的凌乱
依旧贪恋这样的夜,找不到主题,也找不到中心。是孤寂的心不甘地独舞,还是柔弱的灵魂无奈的地沉沦。
连日的倦怠好似已使自己失去了提笔的欲望,连这最为神圣的行为也成为了一种欲望这是何等的悲哀。与无人处,于无声处,就让这悲哀肆意的扩散开去吧。
还是不愿意在子夜来临之前睡去,还是那样痴迷着午夜彻彻底底的浓黑。这是为了那点缀黑暗的星星,为了那所谓的夜凉如水的月色,还是••••••
兴许是的吧,或许又不尽然。一个迷茫中的人确实说不出确切的话来。
午夜•寂静•黑暗。这些与孤独作伴的词好像注定与我有缘似的,总会在某每一天的深夜与我不期而遇。万灯寂灭时,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刻意。喜欢此时一人一世界的独特感受,享受着了然一身的短暂孤寂,虽然不孤单却很是寂寞。
你若用心聆听,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虽然它们无形无质,但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再怎么寂静的夜也只是静,并非无声,而我也不喜欢无声的世界。
绞着手中的耳机线,听着阿桑的寂寞,聆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翻着轻泛墨香的纸,回味易安的哀婉,咀嚼着”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尽欲眠时,影儿也把人躲,那无那无,好个凄凉的我。“这些都是无法言说的感觉。如果真如柳永所说的,酒醉醒来会有杨柳岸,会有晓风残月,那倒也不妨醉他一次。月有阴晴圆缺,当然有残月也是好的,可惜人则更多离歌浅叹。
谁道少年不识愁!我却要问,这样年轻的心,如此敏感的青春对于那些久远的伤,不属于自己的痛,故纸堆中隐隐的愁,琴音琵琶语中的幽怨,难道真的会不懂。不,我们之间是有共鸣的。
倦怠的时日里,重又翻开那泛黄的《红楼梦》,且去寻愁觅恨一番。郑绪岚一曲《晴雯歌》,古韵袅袅“霁月难逢彩云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不怜黛玉,唯喜晴雯,独我听风,山岚微凉。
常听人云: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舍即失去,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失去的,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了。有人说距离能产生美,可是,可曾想过有多少人只因为那一转身的距离而错过了终身的美好。你相信时间可以疗伤吗?那曾经的一切真的可以在须臾浅笑中淡去吗?若真是如此,三更漏尽,孤影对烛,西窗下又凭添了谁的叹息?时间是不会让伤痛消弭的,它只会将其放大,有些伤口是无法愈合的。刻骨铭心的爱是不甚寥寥的,可是咬牙切齿的恨却是比比皆是的。
不知何时,那渺茫的余韵又在耳畔轻吟起来,是什么力量牵引着我去聆听那亘古的歌声,去苦苦追寻这穿越千年的婉转。看到了太多的人都试图把自己揉碎在辞藻中,去追寻那份忧伤,那浅笑••••••我喜欢在故纸堆的字里行间,慢慢咀嚼前人的忧愁忧思。喜欢在平缓起伏,连绵跌宕的歌声中品味他人的伤心惆怅。
残歌萦绕,漆黑如幕的夜也不禁为之颤抖,我的心又何尝不是一阵悸动。捧起一杯清茶,一向不喜欢白开水,因为其太单一,也就有了锋锐。我喜欢茶水的润,喜欢它的淡定从容,不疾不徐。我并不需要它来提神,一个人要在糊涂中清醒过来有些困难,可要一个人在清醒中糊涂也不是一件易事。
山河沧桑,是繁华落下了最后的帷幕。一杯清茶,带着我的思绪飘飘然,去追寻,去触摸那比永远还要遥远的一抹残痕••••••
我喜欢华丽的辞藻,喜欢浓墨重彩,甚至鲜血淋漓。因为它们能把美写到绝美,把痛刻画得痛彻心扉,把伤凸显得凄艳绝伦。其实,谁都知道,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刻骨铭心,有的只能是在天堂流泪,在月下叹息。那堵斑驳的墙,没有三生石上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奈何桥头的天荒地老,有的只是一个谎言••••••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