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加”使谷老爹家的日子“甜”起来
在庆丰镇永安村境内紧挨观音阁南面和S239省道东侧处,坐落着一户人家。主人叫谷德龙,今年73岁,全家现有六口人,除老伴和儿子、儿媳外,还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说起谷老爹,一米八几的个子,身体硬朗结实,栽秧、割稻、罱泥、挑担等农活样样精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包干”使他的致富思想活跃起来,他与老伴在种好5亩责任田的同时,利用自家紧靠公路边和周边村民住户多的便利条件,购买了榨油机,办起了油坊,年收入1万多元。到了1995年,手头有了积蓄的谷德龙,在紧靠谷巷大桥北面的省道东侧,新砌了三间两层高的楼房,外加一间厨屋和三间油坊,榨油机由1台增加到2台,还购买了一台粉碎拌料机。由于实现了机械化榨油,由原来的一天一榨增加到一天两三榨,每榨可榨黄豆150公斤左右,榨出的油和饼子既兑换又卖钱,目前每年盈利3万多元。
谷德龙是个能吃苦又爱动脑筋的人。不久,他又利用自家住宅的地理优势,让儿媳帮忙与他一道在家实行“种养加”,既种田、开油坊,又养猪、养鱼、养鸡。他新砌了2幢6间猪圈,年饲养30~50头猪。在养猪过程中,由于他与家人紧紧抓住科学配制饲料、精心管理和市场销售这三个环节,因而他家饲养的猪不仅成本低,而且由于猪圈环境舒适,饲养的猪长得快、周期短,一般每头猪只需80天就能长到200多斤出售,一年可以出4至5批,每批有40头左右。去年他家出栏肥猪200多头,年盈利2万多元。他饲养的外三元商品猪,瘦肉率高达70%,每头三元猪比一般品种的生猪多收益60至80元。
1999年,谷德龙又带领家人利用239省道拓宽增高取土时,在他家屋后东北面挖下的有2亩地大的沟塘,养了1000多尾混色鱼,同时在鱼塘四周用尼龙绳网围起来,在塘内又养了一百多只鸭子和四十多只鹅,每到年底抽水清塘,取鱼1500多斤,可得收入3000元左右,养的鸭、鹅一半家里食用一半出售,也能赚个两千多元。
去年,谷德龙家5亩田就收获了7000多斤稻子,除留一部分作口粮和养猪、喂鱼、喂鸭鹅外,剩余部分还卖给了国家。屋后2亩大的鱼塘取鱼1600多斤,并出肥猪40多头,累计获得收入二万元。今年过春节时,全家人除买新衣服,又买了许多好吃的食品,还添置了两台大家电。“种养加”使谷老爹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在谷德龙全家“种养加”走上富路行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的许多农户纷纷因“家”制宜,积极发展养猪、养鱼和办起粮食加工厂、豆腐店以及在观音阁开门市、摆青货摊、鱼摊,千方百计搞创收。目前在永安村谷巷、界牌、红旗、永利等村民小组内涌现出赵德海、戴兑学、王洪荣、王洪胜等一批养鱼、养猪大户,每年都能增加收入4~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