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望月》感怀中秋
有人说在他乡望月是能感受到故乡的,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世界上任何地方他只有一个月亮。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很多关于中秋月亮的古诗和现代歌曲。有关思念家国事,有怀念亲人和爱人的。他们千古年来一直被传颂。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夜已深了,秋露打湿庭中桂花。那幽幽的芳香仿佛是思念的一只手把我牵引。明月当空,难道只有我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又有谁不在对月感怀,神驰意远呢?只是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这首词说的是苏轼与其弟重逢时的心情,借天上月圆说人间团圆的心情。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还有最为著名的《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中秋词作,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外放无俚的茕独情怀。词中杂用道家思想,观照世界,并且自为排遣。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险恶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运用直接描绘的形象范畴,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溶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喂作品。此种思想蕴涵,是至为明显的。
不仅有古人诗词的歌颂,更有今人歌颂哪一首首爱情与家国思念的歌曲美妙的旋律能回荡在我们的心田。
童文华的“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宋祖英的“望月”
望着月亮的时候,
常常想起你;……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更美的是你!
我想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抬头望见那皎洁的月亮的时候,就一定能感受到自己要在此时此刻思念的那颗心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