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饽饽吗
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农村人,在咱那个咯哒,玉米饼子高梁饼子统统叫饽饽。咱自小是吃圆溜溜的饽饽长大的,长大了咱就不吃饽饽了,咱混到了城里,整日的吃那白面馒头和白白净净的大米干饭。渐渐地,咱的胃口就矫情了,就容不下那粗糙的饽饽了。咱不晓得,咱肚子里的胃正在迅速退化,退化到了就像老牛不肯吃草的可怕程度了。
忽一日,咱在大街上一个流动的早餐车上,喜出望外地买到了一个金黄金黄的面团,咱轻轻地咬上一口,那味道真是满嘴甜香啊!咱就向卖早餐的大嫂咨询,问这么好吃的东西叫啥玩艺?大嫂就笑了,说这是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现在城里人的胃口刁钻得很,白米细饭吃腻歪了,就换换胃口吃粗粮了!咱那个高兴啊,咱咋就一不小心赶了一趟时髦呢?咱嘴巴子不停地巴嗒着,并最终巴嗒出个真味来,嗯?这不是咱东北老家饽饽的滋味吗?于是咱就感到特别的羞惭,咱这个农村走出来的坏小子,记性咋这么差呢?咱咋一眨眼就成了孔夫老子笔下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混小子了呢?于是那一缕缕久违的乡情,就像春蚕吐丝一样,被咱从记忆的百宝箱里一根根地拉了出来。
没错!咱就是吃不起眼的饽饽长大的。那时候农村的日子苦啊!可再苦也有一些甜头。比如咱娘做的玉米饽饽,就有着一股子醉人的甜味。小时候,咱常常和小妹蹲在坑灶边烧火,咱娘熟练的挽起袖子,把和好的玉米面揪出了一个团儿,又揪出一个团儿,然后烧热的大锅边,就帖上了一溜玉米饽饽。所以在咱那咯哒,饽饽也叫锅贴。当金黄的玉米饽饽出现在饭桌上时,咱肚子里的馋虫早已蠕动起来,于是咱就跟小妹开始了狼吞虎咽。那时家里没有什么菜,可就是饽饽配清水煮大白菜,咱也吃得喷喷香。
在咱老家,咱最喜欢吃秋天刚下来的新玉米做成的饽饽了,很鲜嫩,很清香,很爽口,到了嘴里回味无穷,也极易消化。咱知道,娘为了让一家人吃上新玉米做成的饽饽,要在碾道上转几百个来回甚至上千个来回呢!所以咱吃新玉米做成的香喷喷的饽饽时,眼窝里好象总是汪着一些泪。咱自小就发过誓,长大以后一定要让做饽饽的娘,像城里人那样吃上白米细面,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可是自打咱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后,咱的心就变了,咱的心就野了,咱的胃口就变了,变得愈来愈矫情愈来愈脆弱愈来愈古怪了。偶尔回一趟农村老家,面对娘兴冲冲端上桌热气腾腾的饽饽,咱一点兴趣都没有,咱一点胃口都没有。咱没有发现,在农村窝了一辈子的娘,慈爱的目光就渐渐地暗下去了……自此咱不敢回农村老家,咱是城里人,咱住着高楼大厦,咱过不惯农村那种没嚼头的苦日子啊!你说说,咱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叼去了?
现在,咱再想吃老娘做的玉米饽饽,肯定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咱七老八十的老娘,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已经入土不安了。意识到这一点,咱心里七上八下,咱心里十分难受,咱很想掴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刮子。咱在都市的夜晚,睁大一双浮肿的失神的眼睛,咱感到自己依然是来自乡村的风,咱依旧是城里的游牧民族。这个时候,咱就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老娘,老娘端着一帘子热气腾腾的玉米饽饽,向咱和小妹吆喝道:开饭喽!这时候,咱心里酸溜溜的,咱脸上的泪珠子就流成了河。
咱愧疚啊!咱无颜见江东父老啊!咱就想起了列宁说过的那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咱是在农村怀抱里长大的娃娃,咱可不想忘记过去成为乡村的叛徒啊!咱争取在有生之年多吃点玉米饽饽,多吃一点五谷杂粮,说什么咱都要有一个坚强的健康的胃!咱好心好意的问你:你吃过玉米饽饽吗?如果没有吃过,你就趁早多吃点,要不你肯定后悔,要不你肯定营养不良四肢乏力!到那时候,你就真的找不到北了,不晓得自己是谁谁了……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14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