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寻找答案

寻找答案

2013-10-25 04:55 作者:流年 阅读量:3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道德我从来不认为和平会成为平庸的借口,也不相信只有乱世才可以造就英雄。辽阔的心胸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是气壮山河,阴暗的思维即使有烈日熏烤也只能提供嘤嘤嗡嗡的暗角。

由于起得太早的缘故,当我来到岳麓书院的时候,院门紧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好像经历了高考落榜的伤痛一样。于是只能远远地看一看那千年庭院,想去尝试着读出一千年间这里面究竟潜藏着多少哲学,走出过多少豪杰,洋溢过多少骄傲。可是,模糊的容貌让我根本读不出那里面还有些什么,朱熹和张?的身影早已黯淡,照映出这个时代的无能。

去韶山吧,希望可以弥补一些遗憾。

韶山刚下过雨,天地之间都湿漉漉的。山区从不缺少风,吹在身上甚至有些凉意,竟不像是盛夏了,倒有些初秋的况味。听当地的导游说,这样的天气在盛夏的韶山并不多见,今天算是赶上了。心里突然想起来:毛泽东字润之,都跟水有关系,今天来到韶山正好又碰上了这饱满的湿润,的确是不凡。

这更让来韶山有种朝圣的感觉。

中国人对毛泽东的感情,很难用“个人崇拜”这样的政治词汇去简单概括,而更像是一种超乎平凡的顶礼膜拜。在韶山当地这个现象更为明显,毛泽东在这里早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袖人物,他就像是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关羽,已经上升为神的高度,能够福佑一方百姓。

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拯救,象征着福音。想想确实,在他生前,一直是在拯救着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他就是人民的福音。英雄的含义,也正是这些吧。

而在如今这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就连“朝圣”都显得苍白。我想到了几年前在曲阜,熙熙攘攘的游人在大成殿前东张西望、在孔林里的孔子墓前指指点点,全然不知眼前的这个人是几千年来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影响了整个中国,从政治到文化,从政府到民间。没想到在封建帝王都毕恭毕敬的地方,如今却似这般喧哗连天。

好在韶山还不会变成曲阜,毛泽东对于几代中国人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几代中国人都将他奉若神明。英雄主义的余晖还没有完全消散。

朝圣的过程庄重而简单,先是在铜像广场瞻仰,然后是参观故居。在这一切都进行完毕之后,我独自一人站在故居前的稻田里,想起毛泽东当年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时,留给家里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长时间以来都拿这首诗来激励自己,我也始终相信要写出最好的诗词文章三分靠文采、七分靠人格,因此毛泽东不仅仅是不世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不世出的诗人。他能写出那么多响彻九州的诗词来,凭借的正是他无比宽广的胸怀和无穷远大的志向。因此,伟大的诗人都具有英雄主义的气魄,无论是李杜,还是苏辛。

可是现在,这样的诗人似乎太少了,这样的诗篇似乎不见了。

我在想,为什么这会是一个丢失了英雄的年代?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在这一代陷入了集体萎靡?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总是对那些英雄年代和革命时期报以狭隘的眼光?为什么?

我从来不认为和平会成为平庸的借口,也不相信只有乱世才可以造就英雄。辽阔的心胸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是气壮山河,阴暗的思维即使有烈日熏烤也只能提供嘤嘤嗡嗡的暗角。如果我们总是以为英雄的丰功伟绩都是明日黄花和天方夜谭,那么还有谁敢去担当英雄的职责?如果我们总是只会在寻章摘句之间寻找文化的彼岸,那么又能期待谁去释放那振聋发聩的呐喊?如果我们总是在装模作样地瞻仰完英雄遗迹之后立刻走进饭局去嗜酒饱餐,那么还剩下谁记得为英雄的灵前放上一束花环?最后的一切答案,只能是平庸。

脊背一阵凉,下山吧。

伟人陨落了,英雄去远了,时代灰暗了。

或许,我还不应该如此悲观,可以耐心等待下一个英雄,来拯救这个时代。

不,不应该去等待。我应该再回到岳麓书院的大门前,走进去,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寻找答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