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坝上草原

坝上草原

2013-10-22 19:21 作者:天山 阅读量:51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年七月底,北京出奇的闷热,于是我们决定到张北的坝上草原去避避暑气。

旅游车出了京城,向西北奔驰,穿山越岭,过延庆伴官厅水库而行,只见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车悠哉悠哉地旋转着,它们正把水库上方的风能转化成电能供人们享用,当百余座风力发电机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后,汽车就越过了怀来,向赤城方向驶去,一路低山丘陵连绵不断,越过小厂镇,群山便落于脚下,说明它已带着大家来到了坝上。一俟进入沽源县境内,草原的面貌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片草原一直向西北延展,便和内蒙古大草原连成了一片。

客车穿过沽源县城,向东转了一个大弯,便见到一汪碧水,一条大坝横在端头,导游说:

“那里就是闪电河水库,我们今晚就要下榻在水库岸边的《沽水福源》的蒙古包中”。

《沽水福源》是草原上的一处度假胜地,全部住房都是白色的圆形蒙古包,但,这些蒙古包都很现代化,虽然围幕仍是用帆布制作而成,尖顶上也还装饰了金色的矛头,但,围幕上都安装了现代的钢窗、铁门,为了支撑住这钢铁的门窗,所以窗下又用砖石砌筑了米把高的一圈矮墙。门都是朝北的方向开启的,门头做得很低,连女人进出都要低头,度假村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说:

“自古以来,不管我们把蒙古包搭建在哪里,门都要朝着内蒙境内的正兰旗方向打开,并且要把成吉思汗的画像挂在正对着门的内墙上,由于门头做得很低,所以进出时都要低头,于是很自然地就对画像行了鞠躬礼,出门时则是向正兰旗大殿中他的塑像再次行礼”。下榻的蒙古包内虽然没有悬挂成吉思汗的画像,但,三天之中,我们也给坐在正兰旗大殿里的成吉思汗行了不下几十次的鞠躬礼!

蒙古包内的设备很不错,像城里宾馆的标间一样,有两张宽大的单人床,洁净的卧具、茶几、沙发、储物柜、彩色电视、日光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内设了卫生间,总之一切都很方便。因为它处在本来天气就十分凉爽的坝上,包内间量又大,幕墙也单薄,尖顶还透着空气,入夜后凉风从各个缝隙溜进来,即使裹紧了棉被都不觉有一点热意,所以,在这里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避暑的滋味。

在这里,我们整整享受了三天民族大餐,第一天的午餐犹为隆重。两百多号人聚集在一个特大的蒙古包内,矮凳,方桌挤得满满当当,桌上摆满了粗糙的牧民美食:凉拌菜、摊鸡蛋、磨菇烧肉、木耳芹菜、烧大块豆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当地菜肴,尽管味道远不如城里的香美,吃起来却另具风味,最逗大家口水的是烤羊腿、手抓羊肉和烧酒,会餐间,说声、笑声、杯碗撞击声好不热闹。突然,一阵粗犷的歌声从门口传来,服务员对大家说:

“蒙古人给我们敬酒来了!大家都要像他们那样用手指蘸一下杯中的烧酒,向空中和地下弹三下,再喝一口,表示谢意!”

只见七八位身着蒙古长袍,头戴毡帽的蒙族姑娘和小伙端着酒杯,向每桌游客敬酒并唱起“下褚酒”歌,然后又把一条条兰色哈达搭在客人的肩上。他们就这样唱着,喝着,献着哈达,几十桌客人就这样轮流地站立起来,喝着,听着,接着哈达。不知道喧哗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喝了几杯烧酒,吃了几口菜肴,浑身的血液就炽热的快要沸腾起来。当我摇摇晃晃从餐厅走出来的时候,依然听到那硕大蒙古包里传出的爽朗欢笑声和粗犷动人的歌声。

在这里玩的怎样?自不必多说,乘大船游闪电湖,其实和乘船游北海、西湖并无二样,只是见不到亭台楼阁,桃红柳决,见到的只有碧水青山和环湖生长的高大白桦林,真正值得记忆的是漫步草原。那片草场非常平坦、广阔,天边下有一条淡兰色的阴影,也不知道是远处的山峦还是漫长的防护林带,脚下尺把高的青草长势十分茂盛,有不开花的,有开黄色、红色、紫色小花的,同一颜色的花朵花瓣却有大、小、尖、圆之分,五颜六色刹是好看,它们亲密无间地生长在草原上,让人们都很难看到这片草原土?的颜色。几百位游客静静地,缓慢地走在草原上,仔细地寻觅着深黄色的金莲花(一种珍贵的中草药),编织着有各种颜色小花的头环,呼吸着带有青草香味的空气,心都变得安静了,平和了,没了烦燥、没了狂想,像草原上被放牧的牛羊一般安祥、悠闲。

漫步在草原上完全不同于攀山、涉水,更不同于观海、弄潮!

相关文章关键词

《坝上草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