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

2013-10-24 03:12 作者:许明亮 阅读量:31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小人总能将主子和奴才的角色集于一身,对下是主子,对上是奴才,演练并发挥到极致,达到左右逢源、应变自如从而步入出神入化的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浓似醴。”;“君子喻其义,小人喻其利”……这些古训虽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脸谱。

君子为阳、小人为阴。为君子者,自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如“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宁可清贫,不可浊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等,于是,君子生活中就注定有种种羁绊。而小人则灵活得多,他们生活的原则是阳奉阴违,争权夺利;他们做人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们交友的

原则是重利轻义,恩将仇报;他们办事的原则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他们处世的原则是只要目的,不择手段……他们有极强的机遇意识和应变能力;他们对“气候”变化有寒暑表一样的敏感;对投机钻营有猎犬一样的嗅觉;对“上司”有王莽未篡时一样的谦恭,……他们总可找得到通往“成功”的最佳捷径;他们总可找得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难得机遇;他们总可找得到能被“糖衣炮弹”击中的背景靠山……他们的座右铭是:该做孙子时决不充爷爷,该做爷爷时决不当孙子。未达目的时,他们唯唯诺诺、和蔼可亲、极尽谦卑,甚至可怜兮兮、泪眼汪汪;一旦时来运转,旋即昂胸挺肚、心傲气盛、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尽管古训有“多行不义必自毙”,民谚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尽管他们也曾看到小人不得好死,死后遗臭万年,遗憾的是小人并不因此而绝种。相反,经过一次次的风雨洗礼,其伎俩反而更高明,竟然显示出稗草挤死禾般的顽强的生命力。

君子从善如登,小人从恶如崩。纵观历史风云,放眼人生变幻,常令君子怆然:何以小人总得志!试看哪一个朝代的衰败之期,不是宦官佞臣猖獗之时,有多少仁人志士的宏图伟业,不是毁于小人的股掌之中。小人得志,倍加猖狂。他们能极尽造谣中伤、诬陷栽脏之能事;他们能使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伎俩;他们能干尽卖友求荣、损人利已之勾当……因为小人最知沧桑变幻,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很懂人生无常,今日座上宾,明朝阶下囚;深谙世事更替,有权若不用,过期皆作废。昔日的奴才,一旦做主子了,就要颐指气使了,就要将当初的主子打翻在地,欲置死地而后快,“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小人得志,只有近乎变态的疯狂打击报复,绝不会留半点悲悯之情和丝毫仁慈之念。小人总能将主子和奴才的角色集于一身,对下是主子,对上是奴才,演练并发挥到极致,达到左右逢源、应变自如从而步入出神入化的境界。

君子对于世人,有时是祖宗、是靠山、是主子;有时是敲门砖、是过河桥、是死对头……总之,小人是赖君子以生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自身若有弱点和过失,小人则投其所好、乘隙而入。另一方面,君子对小人,始则受其蒙骗,待得识出庐山真面目,往往又心慈手软、网开一面,乃至姑息养奸,使得小人阴谋得逞。究其根源,盖因君子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君子总是在养得小人羽翼丰满,祸及自身,才后悔莫及、痛心疾首,恨小人缺了德,骂自己瞎了眼。这时,早已于事无补。

君子不可近小人,却不可不懂小人,也不可不防小人。君子固应守君子之道,但也不可不吸取一些小人之长,学一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此,才可望小人之术殆矣,君子之事成矣。

相关文章关键词

《君子与小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