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杨恒:小小画笔绘人生

杨恒:小小画笔绘人生

2013-10-24 04:28 作者:高立成 阅读量:36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见过杨恒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从相貌上看他根本不像一个实际年龄60岁的人,说话谦虚,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看上去至少要年轻5岁,这其中国画艺术自然就是他养心的秘诀!8月28日,笔者带着好奇和尊敬的心情专门拜访了这位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有着典型艺术家思维和艺术家品质的人——杨恒。

艺术之路从兴趣开始

杨恒是我县钟庄人,1951年出生。早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对画画非常感兴趣。读初中时,他画出来的画就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很多同学都争着要他的画。1976年初,杨恒从钟庄中学毕业,和大学无缘的他,带着“画家梦”进入县广告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就在家里搞创作。可是时间不长,广告公司解体,他只好回家,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绘画的钻研。为了生活,他结合当时农村的实际,专门画一些动物和风景之类的画,做成中堂,拿到集市上去卖,生意还颇为不错。1989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从报刊上看到江苏淮海美术学校招生,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面试,想不到在面试时,他的画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评委当场就决定录取他。

在淮海美术学校学习了四年的素描、色彩、图案等专业知识,为杨恒以后的绘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以后,专心致志地潜心钻研国画,只要听说哪儿有书画展,他就会迫不及待的去观摩,学习人家的画法和技巧。为了使自己在国画上有所建树,他不仅多次登门拜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戴超和陆家禾先生,虚心向他们学习国画艺术,还专程去拜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得到他的精心指点,这些都使杨恒在国画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艺术造诣日渐成熟

有志者事竟成。杨恒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他的书画作品,不仅被海内外同胞收藏,还多次在不同层次的书画展上展出。

十多年前的一天,有位叫陈逸仙的老中医,其舅舅从台湾回来,临走之前慕名前来求画,那位台湾老人还当场留下1000元的押金。杨恒应其要求,就临摹了著名国画大师范曾的一幅《老子图》,那位台湾老人得到后,十分喜爱,如获至宝。2009年3月,杨恒的一位朋友想送两幅画给加拿大华侨彭盛、唐萍夫妇,便登门拜请他作两幅国画。老杨听说是送给国际友人的,二话没说,就满口应承了下来,并表示分文不取。在接下来的的时间杨恒把自己关在家里,花了两个多月完成了《溪桥春色》和《烟树远浮云水碧山崖斜出玉楼春》。为了便于出境,老杨还到中国冠华书画院,请求出具了相关证明。

杨恒告诉记者,他曾经仿作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被人以6000元的价格买走,那人后来一出手竟然就是5万元。那幅作品在2009年11月份,曾参加中国(徐州)首届画廊博览会展出,当时一起展出的还有国画《风和日丽富贵祯祥》、《义重山河》等。他的作品不仅在全国各种书画展上入展并获奖,就是本县的书画展,只要有机会,他都会积极参与,很多作品在画展当场就被人买走。他的国画《一清二白》,被收入建湖县廉政书画作品集。

将艺术之路无限延长

2010年2月,杨恒历时4个月完成了一幅长达10米的绢画《清明上河图》,后来著名的书法家戚太鸿老先生为该画题跋。不少知情人都想拥有,曾有人出到10万元的高价,但是他舍不得,他想让这作为自己的传家之宝,留给子孙一点值得纪念的东西。在杨恒画室的正墙上,记者看到刚刚完成不久的一幅国画《老子出山图》。“这幅画是应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院的要求所作”杨恒指着那幅还没有装裱好的画对我们说,“他们已经来了几次函催问,接下来准备装裱好就给人家送去。”

十年磨一剑。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杨恒坚持自己的人生梦想,并且在艺术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踏实、越来越顺畅。如今的杨恒可以说是声誉渐起。现在,他不仅成功地拥有了自己的书画苑,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已经是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和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正积极筹备个人国画展,准备一些精品之作在画展上展出,届时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在记者采访快要结束时,杨恒对记者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以后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努力让自己的技艺更精湛,尽己所能让自己的技艺为更多的人带来艺术享受。

相关文章关键词

《杨恒:小小画笔绘人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