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导读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个性,它的与众不同,它的独一无二,而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的价值也在于他的无可替代,天生我材必有用,而我们为什么要强求整齐划一......
前几天,灞桥区一名初二学生,因经常上网,问题多,成绩差,老师拒绝给其报名,后家长一怒之下,父母联手,棍棒相加,终于惨死,还有,去年长安的一名小女孩,据说偷拿了父母二十几块钱,也被用皮带活活抽死,还有,广东的一名三岁大小女孩,因背不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被失手打死,。。。。这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该思考思考了,我们还是父母吗?我们还像老师吗?我们还是在搞教育吗?我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曾几何时,全民都在关注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能否上名校,从幼儿园开始,月亮班,星星班,奥数班,拔高班,冲刺班,层出不穷,,科科不缺,年年不停,屡禁不止,做为家长,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鲜有人去关注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心情是否愉悦?会与人交流吗?能与人友善相处吗?懂得感恩吗?有开拓精神吗?有生存能力吗?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吗?有良好的品德吗?。。。。。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的教育,就像在萝卜地里拔萝卜,没有拔到萝卜,只拔到了几片枯黄的叶子,于是,我想到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教育,病态的家长,病态的老师。
做为老师,我们是否能弯下腰来与孩子平等的对话。是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是否在他们最无助,最自卑,最绝望时,鼓励过他们,陪伴过他们,温暖过他们,帮他们走出黑暗,走过泥泞,走向光明,迈步成功。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个性,它的与众不同,它的独一无二,而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的价值也在于他的无可替代,天生我材必有用,而我们为什么要强求整齐划一,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人,并因此而分出个三六九等呢?难道一个孩子少上几天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一定不会幸福吗?难道一个孩子上了大学,就等同于成功,等同于幸福吗?人字其实很简单,就一撇一捺而已,别想得那么复杂
据说灞桥的这个孩子,留给父母,留给世界的最后的一句话是;'爸爸,别再打了‘’,是的,你爸爸再也不会打你了,因为没有你了,醒醒吧,父母们,你可以生他,养他,爱他,但不能代替他,设计他,压迫他,就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走弯路,会经历挫折,会犯错误,会游走在清醒与糊涂之间,但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血色浪漫,这就是生活,现实会去纠正他们,改正他们,只有经过生活的洗礼,他们才会成熟,成长,所以,顺其自然吧,别再以爱的名义去干蠢事了,给孩子以自由,以尊重,也给自己松松绑,放放假,都别活得太累了,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改变社会,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做一个睿智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