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万象

万象

2013-10-22 06:53 作者:轩程 阅读量:2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始:生命寂如烟花焚城,而虔诚的僧者,忠于化缘,在人海里跋涉。

家里信佛,我也信。

犹记得,小时候随身佩戴的长命锁上俨然刻着醒目的祷语:出入平安,长命富贵。

而现在,除却早已脱下的银手镯,象征着无限祝愿的护身符依然别于胸间。这红线缝合的三角袋,外部是红得鲜艳的红布,里面包裹着的,是一枚写着类似梵文的符咒。母亲从来不和我道明其中缘由,大抵是算命的老先生有意交代,或是她深知,这其中蕴藏的玄机,不是她等凡辈能禅破的真谛。所以,在我幼时颇为好奇地追问之下,她也是百般推辞,或者随便找个借口,搪塞我穷追不舍的叩问。

我记得她嘱咐我的便是:这是吉祥的化身,里面住着一个神,你要乖,他才能庇佑你。

我就怀揣着这个一个信仰走过了颇为懵懂的小学时代。直到初中阶段才发现同龄人和我有所相异,她(他)们总会以封建或者迷信的借口讥讽我的护身符,虽然我时有反驳,但往往也力不从心,百口莫辩,其实我亦深知,这小小的护身符并非拥有母亲所说的威力,我能懂得,便是母亲时常祷告的一种心安。甚至是一种借助载体托付的踏实感。

那时正值年少,偶尔苦恼时便会借助这个借口和母亲大吵一番。母亲自是了解我在学校所受的嘲笑,但她依旧不退让,只是告诫我,无论如何都要随身携戴,别于衣角内部或者裤兜边上。然后郑重其事地交代,不要随便说辱没神灵的话,它们总会在某个角落听到,你要虔诚,你要乖。

虽然我始终有所怀疑,但碍于自小对一些事迹和古训耳濡目染,便信服了那句古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此之后倒也心服口服地随身携带。

殊不知这一戴,竟又度过了六年的光景。我时常与母亲调侃,她都没能陪我经过中考,高考,甚至是外出遥远的旅途,但这枚护身符,却始终如一地陪我度过最混沌,最空虚,最灿烂,最是赋予我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母亲只是一脸苦笑,其实她这么久她能甘之如饴地让我带这么一个东西,便是信了睹物思人,在我最困难,最得意的时刻,她们都伴我左右。有些东西,并不是要时常在你身边嘱咐或者提醒,相反,有了信仰,便能放空自己的一些压抑,甚至是生命中本就水土不服的慌乱。

其实这亦是我的吉祥物,虽然外表丑陋,但因了长久的陪伴,多的是感情,多的是那份可以让我忆起不愿舍弃的记忆。

如今,不用母亲提及,我都会自觉地将其置于身边,这么久的陪伴,母亲不止一次在它破旧的外围上缝补,置于新布。我能读懂的,不只是信仰,还有自己孤身一人远在他乡,这嵌满母爱的三角袋,更多的是留给老人家们一种有所依赖的疼爱和关怀。

我曾和母亲在一所寺庙里焚香求佛,当时或是因为身体略有不适,母亲便企图通过增添香油钱驱除病害,她烧高香,敲木鱼,撞摆钟。回想起来,当时的母亲,竟有种步入心急乱投医的窘境,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母亲百般苛求解签的师傅,发给她一个护身的灵符,而后我问及母亲,为何我已有护身符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和佛主索取?她说,来到寺庙的前晚,她梦到烟花在布满繁星的苍穹之下凌空绽放,而后消失殆尽,只剩她一人在寂寥无人的旷野里行走,任凭她费尽力气大喊我的名字,始终听不到回音。因了冥冥之中的暗示,她决定祈求佛主庇佑,遂诚心焚香,愿以此洗去家中的劫难。

某日我在占卜书上得知:梦见烟花焚城,便昭示着身边有人即将离开。突兀或是急促,有些告别来不及挥手作别便已踏上另一荒无人烟的世界,我们称之曰为不辞而别。这种彰显厄运的万象,在算命先生的手札里号称为凶相。

一时间,面对大汗淋漓的母亲,我心底竟然燃起了百般钦佩之意,除去迷信不讲,我能感受到当时她办完一切法事之后的那种安详,甚至是一颗搁浅在胸间的忐忑顺理成章地尘埃落定。母亲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正因此,她时常对我学习帮不上忙表示歉意之外,更多的是监督和鼓励我尽力于这桩于我号称“事业”,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家人的安康祥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虽是空穴来风,但偶有关系到安康类似的风声,她便会费尽心机,消除一切阻挠,她渴盼的,便是家人无病无灾,家里万事兴,万事随愿。

去年离家返校,母亲依旧一如既往地问询护身符带没,得到应和后便会将我佩戴的银牌调至胸前,嘴里一遍遍默念,戴了就好,家里的祖宗都会庇佑出远门的孩子。

她说的是孩子。我深知,这么多年的成长,母亲一直将我置于她心中的海域,任凭外人口中的矫健挺拔,玉树临风,但在母亲这位年近半旬的僧者的方圆里,我始终是她甘于化缘喂养的啼婴。我亦是懂得,生命寂如烟花焚城,唯有记住爱,才能守住心中那寸时刻可能坍塌的缺口。

终。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万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