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的口头禅

2013-10-23 17:50 作者:胡明秀 阅读量:2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母亲最喜欢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大哥是1950年代末生人。经历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都经历过国家困难时期,都经历过饥饿。我们一家更饿。父亲1949年从地主家逃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复员在离家几百里外的粮食部门工作。父亲没文化,边学习边工作,他那时是库管,有时难免出错,收购原粮时把“18”记成“108”,盘点时短缺粮食就扣工资。刚开始工作的两年,父亲几乎没给家里钱,父亲是个爽快人,教我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事,就以自己的经历做教材,一点一滴也不隐瞒。家里有我们几张吃饭的嘴,全靠务农的母亲养活。母亲矮小精干,身体棒,干活和男劳力比拼,月出满勤,分值也和男劳力一样多。但没有父亲的帮村,我们家欠生产队口粮款,母亲的分值获取的粮食分5天的,我们家勉强只能吃三天。生性乐观的母亲在生产队放中午工之余,带我们几个孩子挖野菜,回家洗干净了,焯一下水,放进粥里,撒点花花盐,给我们每人满上一碗。母亲带头吃起来,美滋滋地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吃的粥了。”我们几个孩子饿不择食,吃的嘛香。母亲教会了我们挖野菜,地米菜、苦丁菜、灰灰菜、地耳菜......地上长的,树上挂的,十几种之多,我们采摘的兴趣很高,总想多点,再多点。

冬天呢,夜晚漫长而寒冷,母亲为节约粮食,只做两顿饭吃。母亲在火塘生起了火,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给我们做鞋、讲故事,讲到有吃的时候,母亲停下不讲了,她分明感觉到勾起了我们的食欲,看看我们眼巴巴的看着她,母亲自己也饿的不行,就站起身,把分作口粮的地瓜拿几个,放进火塘里烤。一股香甜的味道弥漫整个屋子,母亲之于我们对于食物的感恩,不如说是父亲参军迎来新中国,给了我们生命感恩。旧社会父亲在地主家吃不饱,穿不暖,有时被打的半死。母亲说我们家困难的日子会过去的,盼父亲工作好,盼我们学习好,快快长大。畅想中,火塘里的地瓜也熟了,母亲依次给我们分发,自己也留了半个,却不舍得吃,拿眼看我大哥,她心疼大哥干家务多,吃不饱。我们都看出来了,就说“妈妈,你吃吧!”母亲就在我们催促中吃起来,连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吃的地瓜了。”我们被母亲感染着,在我们眼里,母亲的吃相就是我们的吃相,母亲说了我们要说的话。母亲是旧社会中人,她过过没粥吃、没地瓜吃的日子。

父亲在单位学习很用心、工作很尽力,父亲走出了困境。母亲干农活踏实,思想作风正派,教育我们有方,积极学文化,被选为生产队库管。母亲成了公家的人,一心扑在库管工作中。家里家务很少过问,但母亲的关注和鼓励却在晚上和我们共聚中,母亲就说共产党好,让父亲保管国家的粮食,让她保管乡亲们的粮食,要我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好好为社会做贡献。母亲在她那个时代,追求思想进步,敢于担当,和父亲比赛当库管。

父亲没有比过母亲,久病治不愈,在现在归为不治之症,属局部肿瘤,半个屁股都被一点点切除,直到歪躺在椅子上。父亲离休回家养病,有时会到晒场陪母亲摘粮食里的土坷垃,这应该算是母亲的幸福日子吧。农村包产到户后,母亲结束了库管生涯。

父亲是1949年参军享受老干待遇,离休工资好,看病百分之百报销,还让我们一家转商品粮户口。母亲感动之余,坚持自己不转户口,保留一份责任地,自己耕种,说人将老了“再也没有比种地能更好的活动筋骨了”。母亲用劳动回报党的恩惠政策。

农闲之余,我接我母亲到我家玩,那时我的儿子她的外甥才三岁多。一个异常炎热的夏天的一天,我家冰箱里冰镇的西瓜拿出来了,我儿子请我母亲他的外婆吃,母亲节俭惯了,连说不吃,我儿子非让她外婆吃不可。我母亲就吃起来,连说“再也没有比冰箱里的西瓜更好吃的东西了。”我儿子小,第一次听外婆这样说很奇怪,他这会刚好不急着吃西瓜,就说“不对,不对,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呢,让我妈妈给你弄。”母亲笑了,抱着我儿子亲不够,连说“是有好多好多好东西,我咋还那样说呢。”

曾经的困难生活教会母亲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母亲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对我们几个孩子说话,我们当时的感受同母亲一样,当时吃粥、吃地瓜的情景犹在,野菜的清香、地瓜的甜香已深入记忆,即便是现在的好厨师也做不出当年的味道,这温暖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新中国的成长强大感动着母亲和我们,我们有好饭吃,我们有好衣穿,我们有好房住,我们有好多好东西。年幼的儿子怎听得懂她外婆的话呢,读得懂她外婆的心呢,我情愿母亲一直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句话让我不忘记母亲为好生活奋斗,我也要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关键词

《母亲的口头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