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峨眉秀(一)
飞机上耗了一个上午,来到成都。
俯视棋盒似的楼房,蜷缩在腹地的飘着细雨的青山中,带着婴儿般梦醒的神色,缓缓地降落,我的头有点晕,平添了一种恍惚,独自拉着皮箱仿佛又回到那年沉默离家的孩子,清绝的身影,不敢回头,怕看母亲不舍的目光,看那些与我一样昂着头匆匆而过的女子,带着喜悦和家人的失落,静静的像沿路的花一样清纯甜美。十年,一个轮回,这个数字让我心有微澜,十年之后,故地重游,我一个人。走出机场大厅,清凉的空气中弥散着自然的味道,不像我想象中那个喧嚣的城市,倒像了江南的小城,车驶入宽宽的马路,雨中散发着隐秘的忧伤。
天府之国,青春的记忆,早已存在我的生命中,如一面不会染尘的镜子照应着我的成长,十年之后,从中观照着依然孤单的身影,年华的虚度,红尘的易逝,都已有了足够鲜明的深刻,如水的月,飞流的瀑,平静的山,走回从前,越来越多的回忆,曾经与人约好多年后再上峨眉,不是为了寻回属于我们的记忆,而是为了记忆中那一句承诺,我想人生只需有力的经历,而不是过多的感慨。天下峨眉,所含蕴的,是我不能以言语传达的一种信念,一种寄托,一个人,一段寒凉,清净的自我回溯。
我知道我来此,是我心接引我来此,不为许愿,不为还愿。
车出成都,开始下雨,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沿路,雨中的山村、城市,浮漾着湿漉漉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的明亮,背光的幽暗,雨敲打着苍茫的远远近近的山峦,似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亦幻亦真,让我想起课本上的《雨中登泰山》,那种意境,是否在峨眉山重现。看着越来越近的雾中朦朦胧胧郁郁葱葱的山影,渐渐的逶迤成了一种气势,视觉上给人一种低沉的安慰。
车到峨眉已是傍晚,进入“天下第一名山”雨渐渐小了,映入眼帘的是笼着白沙,在如烟的雨雾中,峨眉像一位正在沐浴的少妇,闭着粉色的雾,溢着摄人是香,在飘渺的云雾中绚丽成一种神秘的诱惑。车沿着蜿蜒的路开始盘山,我深情的望山,山也在望我……敞开的芬芳让我遐思无限。在斑驳绿苔的山谷里,我看清了那里生长的大树,小草和山的褶皱,我知道,这里孕育着阳光,水分和空气,是生命再生之地,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天黑的时候,我们投宿在半山的农家,老伯依旧是当年的样子,笑容里有着自然的亲切,干净的床铺,房间中添了电脑,老伯告诉我网络不是很好,早饭是免费的,我疲惫的点头,靠近床,不想起身。中途朦胧醒来,似乎听见钟声,天光渐白,却看不见日出,继续睡,内心颇为挣扎,但最终臣服于睡意——毕竟睡足了才能上山。
早晨,站在房间的阳台观赏风景,眼前正如李白“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冷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小鸟匆匆旋飞,继而又投进右侧山的密林,陪伴我的,只有雨声和溪声,峨眉山的早晨,宁静安详。老伯带路从后山上,走过了农家层层的茶园,不多时,即踏上峨眉山的石径,途中遇见一女子身穿雨披,三步一叩首,好奇的我,跟在她的身后,想着怎么的心愿让她如此虔诚的向着心中的圣地。
手中拿着峨眉山的小册子,开始了第一个景点——清音阁,路上,雨渐渐停了,无边的烟缭雾绕。太阳慢慢蔼然的升起,所有的景色峰回路转,我时而左眼披览一页页的山,右眼圈点一行行的水……峨眉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观之不尽。
爬着陡峭的石阶,才爬一段就觉得很吃力,同行的人给我买了根竹竿,接过我满是零食的大包,问当地人说,峨眉最美的景色多在清音阁一代,要是从“一线天”走过去,那洪椿坪以上的九十九道拐要陡得多呢!有些后悔,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连滚带爬的往上爬了,接近中午的时候,站在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远望,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染。中部,是丹檐红柱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山谷涧流,耳边轰鸣水声,身边还有蜜蜂和蝴蝶,不经意翩然在身边。
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山水相连,红绿对比,奇花异草吐露芬芳,林间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楼阁若隐若现,难怪有人称清音阁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那绵延的郁郁葱葱的山势蜿蜒而显得错落有致,穿透的窍穴,嶙峋的怪石,缠绕着青藤古曼,冠如巨伞的百年老树……无不沉浸在一片杨岚的迷蒙之中,那参天大树被风吹得点点雨露落下,抬头阳光明媚,深吸着树的气息,心中渐渐升起“天蓝草碧,云淡风轻,岁月静好”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