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去
一个小小的县城,随便走走,不知不觉间,便有了许多诸如音乐茶座、棋牌茶室之类的茶馆。
时间之短,发展之快,完全在意料之外。我的印象中,比较繁华的地方,或者比较大的市镇,才有那么几个喝茶的去处。比如老舍的《茶馆》所展示的。但现在到处是红灯闪烁,歌声飞扬,茶楼酒肆林立,颇有点让人费猜思。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字,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全民公认的。前面六个字,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前面四个字,是人活着的基本条件。这很好理解。而“茶”呢,作为一种饮料,相对而言,在我看来,应当属于奢侈品、调味品。它为什么位列其中呢?
茶,在我们生命历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早在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了茶的栽培和利用。唐陆羽《茶经》中就记载:“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周鲁公。”茶之在中国,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用途甚广。茶到底有什么特殊效用呢?一般有几种说法。一是祭品说。茶是一种供品,用于祭祀,“由祭品,而菜食,而药食。”二是药物说。用于治病。《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是食物说。四是交际说。用于礼仪。还有一个中庸论,“同步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有根有据,有来头。我还是赞成“同步说”。茶的几种功能,同步展开,同步传承。否则,一个小小的茶,能兴起风潮?以至于像宋诗所描:“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茶早在西汉时就传到国外,风靡全球;也正因为如此,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字之一。也正因为如此,茶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品类繁多,诸如红茶、绿茶、黑茶、青茶、黄茶、白茶;品茗迭出:什么西湖龙井、庐山云雾、铁观音、普洱茶等等等等,以至于有了独具特色的茶艺、茶道、茶文化。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试问谁可以置身“茶”外?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和表述。在这里,我引用唐代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以飧: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真神品也!
我很喜欢茶。小时候在农村,一般是喝自己做的茶。山上摘点茶叶回来,自己放锅里焙干,就成了茶。这种茶虽然制作简单、粗糙,却也有一种特别的自然清香味。后来进城了,生活改善了,茶的档次也提高了,品牌也多了。但每每回到乡下,还是想喝上一杯自己制的茶。总觉得和这种茶有一种说不清的纠结。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情,或者叫乡情?
但茶的确是含情的。你上别人家做客,进门一杯茶,显得亲切;别人找你办事,进门一杯茶,显得热情;朋友们聚会,一杯茶,话匣子就打开了;见了长辈或领导,一杯茶,表达出恭敬!现在,偶尔也有朋友邀请我到茶馆里坐坐。经济发展了,温饱解决了,生活追求更高了,喝茶的就多了。茶馆,---喝茶的专门场所,便应运而生了。这里,装潢典雅、新派,茶品丰富、多样,自不必说。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茶艺极致表演,进入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至高境界!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在这里,可以叙私情,可以谈买卖,可以搞调和,可以说工作。但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喝茶。上班时,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多潇洒!吃饭后,"饭后一杯茶,饿死郎中爷"(郎中即医生.意即喝茶保健,医生没有生意可做了),多绅士!尤其是晚上,斜靠在沙发上或床头,看看书,看看电视,高兴处、困了时,呷口茶,清香沁入心扉,立马精神百倍!那是一种怎样的快慰!茶的功能很多,什么延缓衰老呀、抑制心血管疾病呀、防癌呀、利尿呀,诸如此类,我独独最喜欢它的那种情趣。
朋友们,何妨来杯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