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聚会
大多数人都上过学。但,上学年代不同,环境不一,必然造就对人生理念的不同看法。
我的小学年代是在文化大革命“炮声”中度过的。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好几次的转学,以及多次数学不及格,也不知怎么小学就毕业了。
初中的时候,可谓是赶上了学习张铁生、学习黄帅的“好时代”(交白卷最光荣)。那时,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男女同学之间极少有说话,原因,那时候还处于半封闭时代(70年代初中期)。教室内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听毛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时照了个毕业照,此后就不了了知,连句“再见”也没有!
高中时,正赶上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年代(80年代初期),我慢慢开始学着于异性间的交流,不在是说句话就羞红脸的“丑小鸭”。那时,总是听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大家,要去考(考大学)。不懂得学习方法的我,只知道死劲的哏着书本。同学们暗地指手划脚言谈着谁留城、谁下放(知青年下乡)、谁被保送上大学....毕业时大家说的最多的是“再见”这两个字!
中专是在地级市城里就读的。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大家就开始了谈论着各自的去向,三五两群到相馆留影,互相交换着地址、电话、送个纪念本、...个别正处在热恋的同学也多了约会的频率,虽然,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他们,可还是延误作息时间,老师对我们这些毕业前学生,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时,毕业时说的最多是“后会有期”!
大学是在省城就读的。一个土根里泡大丑妞,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身上渐进的多了点城里小姐气息,也有了男朋友。那时,同学最关心的是毕业去向、有留校的、有继续深造的、有回家顶父母职进工厂的,就是没听说回家当农民的。总之,大家也不会把找工作当成累赘。毕业前,同学间早早聚餐,互通联络方式,大家都已是成年人,也开始说着成人说话时的含蓄。毕业时,说的最多是“后会有妻”!
毕业后的前一两年吧,大家在校时那股澎湃热情劲,并没有因工作繁忙而稍减彼此间的感情联络。随着时间,各自的工作生活都起了不同的变奏。此时的同学聚会,多半人都能到位。有成家的携着妻和夫,有的同学炫耀着开着小轿车....找家小餐馆,饮上几杯粮食酒,话茬儿自然就多了起来。女的多数在一旁窃窃私语:“某某的夫君好英俊、有本领,某某正恋爱....”。男人们喝的颈红勃子粗在互相吹捧着:“某某小子不错,在单位很会拍马屁股,不到一年,提升股长了...某某有后台都入党了...”。终了走时,没成家道个“后会有妻”!成了家的饶有兴趣地说“后悔有妻”!
岁月流逝,我们已过不惑之年、立业、成家、抚育子女....那种聚会劲头显然降了许多。能来相聚的也就一部分人了,有自已驾车带着家眷;有专车司机护送来的。总之,这次能来的多数是些有头脸面的人(领导级人物)。而脸上带来的不在是那么多的快乐,却多了几分淡淡的忧郁,可也并没有淡忘相聚时的热情。于是,酒足饭饱后,还要来点“刺激”联欢,可能是缓解一下平日劳累的心肌吧!在那零敲碎打热闹声中听到最多是“后悔有妻”大家充充而去的时候,便是一句“再会”!
再会的时候,我们聚会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大家坐下来时,除了生活话题,更多的是谈论着时势。当年,那种同学聚会劲头荡然无存。别时,我们互道着最多的两个字是“保重”!“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