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同志
不是我老土,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叫拿同志这个词儿来说事吧,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同志早已经变味了,同志早已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注入了新鲜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内涵。倘若哪一日,你冒冒失失的管一位赶潮流的男士或女士叫同志时,人家可能怒不可遏,人家可能反唇相叽,“谁是你的同志/神经病!”是啊,在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今天,你管从家叫什么不好?为啥非得叫老掉牙的同志呢?
说同志这个词儿老,那是在革命战争或阶级斗争的年代。那个时候,同志这个词儿可以说是满天飞,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不是敌人不是反动派,都可以顺顺当当的装进同志这个大筐里。那个时候似乎没有先生,没有小姐,甚至没有性别之分,那个时候同志具有浓烈的政治意味。翻开词典,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是在同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的意思。好像只要是同志,就是同一个阶级的兄弟姐妹,就可以同呼吸同患难,甚至共同出生入死。由此可见,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比较简单,虽然单调了一点,但同志这个词还是有些庄严神圣的,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追求、信仰和目标,而神奇的聚拢到了一块,共同着梦想,共同着奋斗,仿佛天塌下来也可以拼死拼活齐心协力的共同扛住。同志这个词儿不但庄严神圣,还多少让人心生敬畏。
可那毕竟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伴随着斗转星移日出日落,本来老土的这个词儿却焕然一新,不可思议的注入了新鲜的内涵。是啥子内涵呢?说出来可能让你吃惊不小,因为同志就是同性恋的意思。如果你知道这个词的内涵和称谓,我管你叫同志你会高兴吗?你不气急败坏、火冒三丈才怪呢?所以,为了慎重起见,你见了人家男士或女士最好别叫同志,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反感,搞不好人家还以为你是一个同性恋爱好者呢!你可以叫男士先生、师傅叔叔什么的,你可以叫女士阿姨美媚小妹什么的,但最好别冒失的叫人家同志。你虽然没有恶意,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叫法,但时代变了,相同称谓的内涵也变了,你如果依旧抱守残缺,正月十五打灯笼——照旧{舅},那挨人家一顿白眼不算,还很有可能享受几记老拳呢。你想啊,光天化日之下,你就想搞同性恋,这在咱们传统的翻天覆地的中国,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是是不可忍而孰不可忍的。
恕在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暂时还不晓得同志这个词儿诞生在哪一个年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同志这个词儿应该不是我们老祖宗自己创造的,而是西方的泊来品。在咱们经过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男尊女卑,压根就没有产生同志的土壤。同志应该是西方文化或文明的传播,来自那些有着坚定信仰捍卫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在下不晓得同志出自哪个国家哪个年代,但对西方人有同性恋的特殊僻好还是略知一二的。除了西方的小说和戏剧,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文人王尔德。王尔德是一个地道的狂热的同性恋爱好者,尽管西方相对开放,但对个时候王尔德明目张胆的搞同性恋,应该是石破天惊、惊世骇俗之举。你想啊,自古以来,就是男人跟女人成双配对的恋爱结婚,哪有男人跟男人女人跟女人恋爱结婚的道理?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这不是乱弹琴吗?这不是挑战道德的底线或人们惊诧的眼球吗?所以才华横溢的王尔德,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遭到了人们的冷遇,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由此可见,做一个前卫的先锋的勇士,搞不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同性恋还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悄然热了起来。特别是在西方,同性恋爱好者多得像大米似的,他们像正常的男女恋爱结婚一样,正在自觉的向政府和法律讨一个说法,以此来捍卫自己的人权。据说美国的一些州,正打算给辖区内的同性恋爱好者的情侣们打结婚证呢!这话听起来有点滑稽,但不论怎么说,同性恋在咱们国家再也不是生声速的名词,再也不是洪水猛兽了,人们正在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同性恋爱好者。只是在下不明白,是先了同性恋还是先有了同志?或者是同性恋爱好者实行拿来主义,顺手拣了这么个词儿,把同好的人们互相称为同志?在下不得而知,只知道同性恋伴侣不但志同道合,还有心灵的熨贴和身体的重叠。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同性恋爱好者彻底颠覆了同志这个原本庄重而神圣的字眼了,成了畸恋扭曲情感的一种特有的词组。
知道了同志这个词儿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演变的过程,倘若哪一日碰巧你在大街上遇到了我,最好就别管我叫同志了,以避免双重的不悦和尴尬。如果你一时整不出什么词来,你干脆叫我老头好了!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