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三峡行
7月的一天,在成都与友人道别。又匆匆赶到重庆,当晚8时许在朝天门码头登上了由重庆开往宜昌的客船。
火炉重庆果然名不虚传,白天38度的高温烘烤得空气都似凝固了一般。上船找好舱位,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用毛巾胡乱擦一把,便兴冲冲跑上了船顶的观景台。举目四望,山城的夜景是多么美啊。面向朝天门码头,左手是长江,右手是嘉陵江,江水一浑一清在这里汇合,又相拥着朝它们共同的圣地??大海涌去。江面上,一艘艘装扮得玲珑剔透花枝招展的游船穿梭往来,游兴正浓的游客们不时会发出一阵阵欢笑声。远眺山城,疑是到了天界。七彩的灯火闪烁,仿佛向游人们露出一张张笑脸。随山势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节比,变幻的霓虹灯恰似一条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巨龙或翻舞,或嬉戏,或腾跃……山城的夜景与我二十年前所见已大不相同,那时的夜景也美,只不过现在的景色显得更妩媚,更气派,更张扬。你看,那朝天门码头,酷似一艘巨轮,正昂首航行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沿,正驶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呜……”晚10时,客船鸣一声长笛,缓缓驶出了朝天门码头。流连忘返的游人们纷纷挥手,依依向家人和美丽的山城道别。
“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客船航行十多个小时后,停靠进入三峡的门户站??奉节。随着女播音员娓娓动听的声音响起,游人的眼睛都转向船左岸。凭栏远眺,只见长江北岸有一座环形山,山上古木参天,青葱苍郁,山顶隐约可见一座红墙碧瓦的庙宇,那儿便是闻名古今的白帝城了。白帝城是历代游客向往的地方,也是文人荟萃之地,李白,杜浦,白居易,苏轼等名家都曾留足或留诗文以此。据史载,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称王,当时城内有一水井往外冒白雾,讹传为白龙升天,据此,公孙述自称白帝。三国时,刘备被吴将陆逊所败,兵退白帝城。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将儿子刘禅和国事托付丞相诸葛亮,这便是“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了。
客船的一声长鸣犹如一声冲锋的号声,我们便闯入了第一峡??以雄奇险峻闻名的瞿塘峡。只见两岸崖岩对峙,仅一箭之距。又宛如两扇巨门,徐徐为我们打开。右岸岩石上刻着“夔门天下雄”五个苍劲的大字。据说,在宜昌葛洲坝建成之前,行船到此,船上的人伸手可能摸到两岸的石壁。因此,夔门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江水在此卷起层层浪涛,拍打着两岸陡峭的崖壁,又喧腾着涌向石门。举目四望,只见峰峦连绵,头顶天际犹如一线。俯视奔涌的波涛,咆哮如雷,似千军万马摇旗擂鼓勇往直前。夔门为川东咽喉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奉节城郊,至今还留有三国时诸葛亮垒石为阵,作八阵图的遗迹哩。此时,客船的航迹成了S形,左摇右摆,晃得人有些头晕。在人们夸张的惊叫声,赞叹声中,喧涌的浪涛,连绵的峰峦,漂浮的云海,如画般扑入眼帘来。真可谓“画卷幅幅壮,人如画中游”哟。
我在客船两侧来回奔走,连连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这时,视野稍开阔了些,客船进入了秀丽的巫峡。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说的是巫峡十二峰的美景。抬头眺望北岸,有莲花般并连着的五座山峰,又犹如一条盘向天际的蛟龙,这便是登龙峰了。紧接着,又是一如龙昂天,泉流潺潺的圣泉峰。船拐个弯,又见三峰屹立,相互层迭,彩云环绕,这便是艳丽的朝云峰了。船过青石洞,又是三座环环相扣相依的峰峦,顺着播音员的指引,游人们抬头向北眺望,只见一峰顶上稳稳立着一巨石,酷似一位妩媚动人,婷婷玉立的少女,这便是人人向往的神女峰了。在人们兴奋的惊叫声中,播音员开始为大家讲起神女峰美好的传说,原来,神女峰是西天王母的幼女瑶姬的化身。瑶姬聪慧善良,因羡慕人间,她偷着相邀十二姊妹下凡。她们来到巫山,正遇夏禹开峡疏水,仙女们便决定留下来,为过往船只保驾导航。十二仙女便化着十二座美丽的山峰。我的邻床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退休前是重庆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他曾多次游览三峡,对三峡的文化很有研究。他扳起手指跟我谈起十二峰的由来和传说如数家珍,末了,他将十二峰的名字用一首律诗串起来一口气说出,颇有意趣:曾步“净坛”访“集仙”,“朝去”深处“起云”连。“长升”峰顶“望霞”远,日照“松峦”“聚鹤”还。才睹“登龙”腾汉宇,又看“飞凤”弄晴川。“翠屏”崖畔听猿呜,料是呼朋饮“圣泉”。啊,三峡的山美,水美,三峡的传说也如诗一般优美哟。
我将老人精彩的讲解记录下来,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客船鸣一声笛,又驶进了以滩多水险著称的西陵峡。西陵峡可谓峡谷林立,单峡名就有一长串,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崆岭峡……其中,崆岭峡最为险峻,这里航道狭窄,怪石遍布,水流紊乱喘急。崆岭原称空批,即空船的意思,行船到此,要空船,还得借助绞滩船才能上去。昔日民谣: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可以想见,旧社会,由于政府的无能,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上匪患无穷和连年战乱,有谁会来顾及劳动人民的死活?不知有多少船夫,渔民葬身于此,昔日民谣便是船夫们用血和泪呐喊出来的啊。欣喜的是,解放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对河道进行治理,特别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建设,奔涌的江水在这里已如牧人手下的烈马变得温顺了许多,江面也宽了近一倍,暗礁怪石更是不见了踪影,鬼门关早已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我站在观景台上,远眺绝世的三峡大坝,耳边又响起了一位巨人的声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船停秭归。这儿是诗人屈原的故乡,传说屈原的姐姐女?听说屈原被流放,特地赶过来安慰他,所以人们将这里称为“秭归”,它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三峡大坝蓄水145米后,它的原址将全部淹没。现在的秭归新城就是在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遥遥相对的山顶上修建的。船行到此,只见水天一色,水波不兴。千吨万吨级货船客船穿梭往来,欢快的气笛声此起彼伏,群群白鸥飞前绕后。我仰望岸上,漂亮的新城被座座青山环绕,一座朝阳的俊秀的山峰好似幻化成了屈原那刚直不阿的身影。目睹山河破碎,人民苦痛,他曾悲愤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归来吧,诗魂!我对着青山呼唤。我想,目睹祖国大一统的锦绣江山,目睹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诗人,他会用他满腔的热情作一番怎样的吟唱呢?江山如此多娇兮,迎来春色换人间!
客船经过两天的航行,终于驶出了南津关。眺望横跨南北的葛洲坝,只见大坝高耸宏伟,闸下飞涛如瀑,气势磅礴。我又想起李白的千古绝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天所见,使我深切感受到,两岸猿声已成旧梦,万山丛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座座宏伟漂亮的长江大桥已凌空而起,天险已成通途;南来北往的客人们脸上无不荡漾着安详而幸福的笑容……客船驶出葛洲坝船闸,全速向目的地宜昌港行进。播音员向游客做完最后的介绍,在她一声真诚的祝福声中,喇叭里传来一阵悠扬而深情的歌声,“三峡雨哟,三峡云哟,如梦的景哟,如痴的情……”此时,游客们大都在收拾行李准备下船,甲板上有些忙乱和喧闹,歌声飘处,甲板上顿时安静了许多,大家或驻足聆听,或轻声合唱。“……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放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啊,三峡的山美,水美,三峡的歌声也如泉水一般甜美哟。
美哉,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