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邹平赋

邹平赋

2013-10-22 06:39 作者:残花笑红 阅读量:1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迤逦平原,苍茫风烟。带黄河之万里,鎏古邑之千年。绵延于齐鲁大地,纵横于商周云天。叠泰沂而交黄泛,接淄博而屏泰山。访长白之郁郁,樵人犹唱;闻黛溪之潺潺,浣女初还。山清水秀,人间福地;土沃民勤,世外桃源。

天道造化,东夷滥觞。邹平遗韵,亘古流芳。源自国地,孙镇置县于西汉⑴;誉出邹关,景公筑涂于侯乡⑵。丁公献字,符文明于陶文⑶;仲子食螬,推廉洁之信仰⑷。笔注《九章》⑸,难题迎刃而解;书藏一壁,典籍浴火留香⑹。读《酉阳》猎天下之诡怪;著《绎史》研前朝之兴亡。书写春秋事,志凌日月光。乱世求生,举长槊之意气;少年亮剑,行丈夫之担当⑺。一代名相,胸怀天下大爱⑻;最后大儒,情系农村小康⑼。善哉!地灵乎则运盛?人杰乎而名扬。

若夫山川形胜,水影缤纷。云逐长白之月,蝶翩副岳之林。鹤伴春来,悠悠游人之迹;会仙雨过,窃窃醉鸟之音。潜龙跃涧,愁寄窝峪之险岭⑽;碧霞归家,喜经峪南之天门⑾。范公寄读,绕梁古寺之暮⑿;唐李修行,化羽庵房之春⒀。山寂寂兮,悄聆莺蝉之窃;野茫茫兮,纵览马鹿之奔。

至于生态怡然,物产富庶。地里滚滚麦棉,庭中盈盈禽畜。香椿发芽,山药出口;水杏开花,柿子上树。瓜果琳琅,矿产丰富。花岗乃岩石之王,麦饭则保健之物⒁。生态和谐,发展迅速。工业开发园区,快马加鞭;农村建设试点,康庄阔步。

欣逢盛世,政通景明。和谐社会,商贾云集;科学发展,工农俱兴。车水马龙,果然“百强”名县⒂;风轻云淡,无愧“幸福”邹平⒃。善哉!朝温范公之语,暮做高堂之思。谋大局于优乐,施仁政于践行。此邹平之历风雨而不朽也。

注释:

⑴: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

⑵: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

⑶: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

⑷:《陈仲子》文:螬食实者过半矣。

⑸: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地位。

⑹: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冒险暗将《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⑺:隋末王薄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其虽多有反复,但率先起兵发难,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其作用还是不能否认的,也践行了大丈夫于乱世应有之担当。

⑻:一代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邹平度过,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⑼:近代硕儒梁漱溟19世纪30年代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并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为中国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⑽:境内的隋末第一次农民起义遗址--雕窝峪,其西南方的一山涧,名曰“潜龙涧”。

⑾:境内峪南山之巅有东、西两巨石相对,形似门洞,世称“天门”。相传碧霞元君去“泰山奶奶家”必过此门。

⑿:范仲淹随母在邹平养父家生活时期,常去附件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

⒀:境内唐李庵,传有唐李二仙曾在此修炼,故名。

⒁:邹平盛产麦饭石,其功能多样尤其具有净化水的化学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故多被人利用于制造生活用品。

⒂:邹平荣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一百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卫生县城。

⒃:幸福邹平:2009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邹平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