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重阳话老伴

重阳话老伴

2013-10-21 20:33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32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单身老人如有独立生活能力,习惯于安静的独身生活,就没必要再找老伴,毕竟寻觅一个情投意合的老伴实属不易。倘若单身老人找到了新老伴,要倍加珍爱,相互关怀,互相体贴……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一点不假。夫妻二人步入老年,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没有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去了,柴米油盐的烦心淡化了,磕磕碰碰的争吵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唠唠叨叨的回忆。人到老年,不论是自由恋爱的恩爱夫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缺乏爱情的婚姻”,经过几10年的摔打磨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人已经融为一体,所以,男女结婚时亲朋好友总是祝愿二人“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子孙满堂”才是福,其实老来有“伴”也是福,“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就是这个道理。

老伴,老伴,就是人老了要有个“伴”。每天早晨,我在校园内外散步,总能看到成双成对的老人,或一前一后,或肩并着肩,或互相搀扶着,亲亲热热,边走边聊,成为团泊洼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当这时,我油然而生有老伴的幸福感。我们这里有几位遭遇不幸的老人,只因老伴健在,他的生活才变得有意义。

温某,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突发脑溢血,经抢救保住了命,却卧床不起。是老伴的精心照顾,吃药按摩和言语开导,一、两年后竟奇迹般的能下床走路,读书看报,且能蹬三轮车。每天上午或下午,夫妻二人精神饱满,有说有笑,轮流蹬着三轮车在校园内外遛弯,不时引来人们的一片赞叹之声。

麻某,花甲之年患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虽有满堂儿女,却各忙各事,无暇照顾老人。是老伴日夜陪伴照料他的衣食住行,其周到耐心令人敬佩。如果没有老伴,麻某的晚年生活不堪设想。

老伴,老伴,人老了就要有个“伴”。有老伴是福,没老伴孤苦。

吴某,年逾七旬,身体硬朗,能下地种田,能骑自行车遛弯。有一天老伴突发心肌梗塞去逝,吴某从此心灰意冷,感到生活没有了滋味。他象变了个人,不言不语,几乎与外界隔绝,整天呆在家里,不到半年,吴某也追随老伴而去。还有一位郁老太,中年丧夫,她含辛茹苦地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子在农村劳动,生活富裕,闺女在油田工作。人人都说郁老太有福,几10年的苦日子没白熬。郁老太年轻时儿女缠身,成天为生活奔波倒也十分快活。人老了吃穿不愁,儿女孝顺,按说她真有福,可她却感到苦闷。她逢人便说:“都说我有福,其实我非常孤独。想找个老伴,又怕人笑话。儿女工作忙,我在家呆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郁老太刚过花甲之年,看上去已像七旬老妪。没有老伴的单身老人,像没“窝”的路雁,一会儿飞到儿子那里住些日子,一会儿又飞到闺女那里呆几个月,飘来飘去,居无定处。虽有儿女照顾,却没了自己的“家”,倍感孤独。有的单身老人自己过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没有规律,有时图省事干脆去食堂或饭店吃饭,虽有美味佳肴,却少了“家”的感觉。

解决单身老人孤独的有效办法是再婚。据我熟知的几位再婚老人,晚年生活都很幸福。他们为儿女减轻了负担,也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依托。个人精神焕发,返老还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可惜,老人再婚阻力重重,令人忧心。这里有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有来自外界的压力。首先是社会舆论,不少人认为谈情说爱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再婚,是“花心”,是“老不正经”。儿女反对老人再婚,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世俗偏见,认为老人再婚会给儿女丢脸,是爱情不专一,忘了死去的爹(妈)。老年男性再婚,有女人骂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老年女性再婚,受旧礼教的思想的束缚,又有人说:“临到老了还失贞节”。

老年人再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要为老人再婚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不宜大力提倡,也不要过多干预,要顺其自然。单身老人如有独立生活能力,习惯于安静的独身生活,就没必要再找老伴,毕竟寻觅一个情投意合的老伴实属不易。倘若单身老人找到了新老伴,要倍加珍爱,相互关怀,互相体贴,人老了又能组成新的家庭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有老伴的要珍惜,没有老伴的找个“伴”,只有有老伴,这家才像“家”,这个家才会有更多的欢乐,更多的关爱。

相关文章关键词

《重阳话老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