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历史的记忆(南下二十六)

历史的记忆(南下二十六)

2013-10-23 21:18 作者:北吹 阅读量:2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1966年我己成长成为真正的青年人,由于平时干活肯用力,力气也很大,常被老师傅们称作小辈英雄,因铁匠活全靠铁锤打出来,当时手工业系统都有“五定定额”镰刀定额是每工80把,我们要打到160把,全县的所有产品最高纪录全被我们单位刷新,我们铁器社也更名为机修社。

由于是计量制工作,每天个人都能计算出所干工作的所得工资,四月底因我准备去看陈医生,所以我下半个月里,中炉活干的比较多,(当时铁匠活分小炉,中炉和大炉)因打火钳,船钉之类的工作,只要一个人干就可以了,木器社的同学和我约好,四月三十号一早出发去埭溪。

当时的交通太不便了,由船转汽车,几个转下来,到湖州己下午三点多,在车站我们一看,到埭溪的车票是六角四分,也就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马上买票准备在六点前赶到,赶到埭溪大约快六点了(当时没手表,只能看车站钟)我们马上赶往医院,大约离医院还有六七十米远,我就看见陈医生站在那里,我俩马上边挥手边快速跑上去。

事隔四十多年当时的情境好象就发生在昨天,陈医生握住我俩的手说:“从收到你们的信,就天天盼你们,交通实在不便,我车站己去过两次,这里车两小时一班,如果这班车你们没赶上,今天就见不到你俩了”我们马上一起去了陈医生住的房间,一进门我就看见桌上己放了好多菜。

陈医生说:“鸡和酤上几天我就买好了,今天又叫食堂里帮我买了些,这些全是食堂帮我烧的,你们一定也很饿了,咱边吃边聊,”随后他又去叫来三个人,妇产科的施医生和她丈夫王医生,另一个是杭州制氧机厂的叫邬海娃,他和王医生是朋友,当晚我们聊得很晚,?约定明天一早去莫干山玩。

当时埭溪到莫干山车票也是六角四分,所以我印象特?深,上莫干山当时有两条路,一条从“后洪”爬山上去六里路,另一条从“雨村”走盘山公路十二里,(当时上山的汽车要每年六月一日至八月底才有)我们决定从后洪上山,施医生有家亲戚在“后洪”山脚下,陈医生认识,我们找到那里,我记得这家大叔很热情,他为我们泡了三碗茶后,马上去了下山边的竹林。

我记得这碗茶只放了几片茶叶,由于水是山水,泡出得茶特?绿而且清香,陈医生告诉我:“山里有规矩,喝茶要把茶叶也吃下去”这时我才醒悟,放几片茶叶的原因。一会儿大叔手拿三根削好的竹竿给我们说,上山用它,大叔为我们带路开始爬山,我从小在济南爬惯了山,所以上山很轻松,一直和大叔走在一起。

大叔告诉我许多山里人的习惯,以前山上有狼,所以山里人腰间都有把砍刀,后面走的人不能拍前面人的肩,不然前面人误认为是狼脚搭肩,会头也不回的把砍刀挥向后方,陈医生和同学从不爬山所以我和大叔爬爬等等,不久莫干山顶就在眼前,大叔说,我不送了,要回去了,你们明天下山就走盘山公路吧。

我们告?大叔后就先去租招待所。租好后我们就去十大境区玩,现在只记得天桥和剑池,莫干山真是太美了,陈医生开玩笑得说:“我情愿在这里扫一辈子地,也无怨言”,太阳快下山了,我们走进饭店,这时感觉气?下降很多,感到好冷呀!……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历史的记忆(南下二十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