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清贫”并快乐着
周国平曾经说过: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常年与树木、松鼠、啄木鸟这样一些最简单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就变得单纯了。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呢?整日里和这些天真的、不谙世事的小精灵在一起,心灵被永远固结在少年时代那种无忧无虑,色彩丰富的印象上。感觉自己已超脱于岁月之外,触摸到永恒的幸福。
尤其是他们“嫩竹为马,新蒲折鞭”的无邪举动,时时扣敲着自己记忆的橱窗,内心顿时涌起“傍枝粘蝴蝶,偎树捉鸣蝉”的天真萌动,从而从中体会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刚开始从事这一职业时,我像是闯入他们无忧涟漪中的不速之客,但没过多久,我便发现自己早已变成其中一圈快乐的波纹。
也许你会说教师职业过于清贫,但清贫与快乐、幸福无关。叔本华曾说过:大富翁到各地寻求挥霍,和乞丐四处寻找食物一样可怜。拈花微笑的佛祖,鼓盆而歌的庄周,并不缘于他们物质生活的优渥,而是精神上的富足。佛偈有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并不否认这个职业清贫,但我安于这份清贫。“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做老师,“清贫”并快乐着。最后我想用汪国真的一首诗《但是,我更乐意》来结束该文: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只要路没有错,名利从来是鲜花,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总难免兴味索然,流动的过程中,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但是,我更乐意让心灵宁静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