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3-10-23 23:46 作者:雪山飞狐 阅读量:31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读《红楼梦》的时候很喜欢住在潇湘馆的林黛玉,她不是大观园里的艳丽照人的牡丹,而是婀娜多姿傲雪凌风的湘竹,清清冷冷的立着,桀骜,纯净。是悠然淡远的修竹.....

一直对扬州怀有很深的情愫,源于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登楼远望,远山如画,烟波浩渺,帆影憧憧,在夕阳余晖下,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不能不使人心旷神怡,意兴湍飞,连离别也充满浓郁的诗意。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极富诗意的向往之情的离别。而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扬州,因诗人的浓郁的畅想和诗意的浪漫,自此名声大振。

唐宋时期的扬州,自古就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奢靡艳丽,春色无边。古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一直是富贵人家的销金窟。假如你是“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时应该有极为迷人的景色吧!那锦帆十里的平山堂,清秀宜人的瘦西湖,翠竹生姿的个园,无一不是赏心悦目的好的去处。春日融融,柳丝轻扬,花香四溢,水榭亭台,衣香鬓影,历历在目。而扬州确实是水灵灵的,有着女孩子的清秀和妩媚。若再逢上细雨蒙蒙,满城烟雨,一川秀色,清而不寒,甜而不腻,准能勾起你心中缕缕的遐想。

扬州自古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隋朝起开始称扬州。作为“江左名都,竹西佳处”,江南富庶之地的扬州,吸引文人墨客们纷至沓来。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半数以上曾游过扬州。竹西歌吹,萤苑迷楼,富于六朝金粉气的扬州,曾倾倒了无数的骚人墨客。唐代包何有《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诗一首:

“闻说到扬州,吹箫忆旧游。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绮丽的扬州吸引着诗人慕名前来,在如水的箫声里作怀旧的幽想,那淡淡的喜悦溢于言表,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后两句的情感一变欣喜之情为焦思缕缕。诗人的情海中泛起微波,因友人不见而浮想联翩。“莫是上迷楼”,既不使焦思溢于外,又寄托着无限萦回的幽雅的情趣。

而杜牧更是和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扬州诗历来为人们称道,其中著名的有《遣怀》《赠别》。“青山隐隐水迢迢”,“十年一觉扬州梦”,曾经的繁华如过眼云烟,辗转成尘。扬州十年恍如南柯一梦。想当年,落魄江湖之时,青楼楚馆,放浪情怀,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无尽的感伤萦怀。

时至今日,古城扬州依然秀色可掬。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扬州瘦西湖应该是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怀抱,天光云影,水树交映,依水柳絮,参差披拂,姗姗可爱。瘦西湖的两岸都是红杨绿柳,妩媚动人。站在南门东首的虹桥上纵目,水随风动,柳随水漾,再融入几抹白云,簇簇人影,俨然就是一幅淡墨的水彩画。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每当月满时候,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轻拂,柳枝摇曳,秋水盈盈,花香寂寂,一弯新月,像金钩斜挂在半空。乘着皎洁的月色,轻舟荡漾,万里长空,天云一碧,不由人如痴如醉,仿佛进入童话的世界。此时湖里的画舫也亮起了点点红灯,在水面上星罗棋布,疏影横斜,水波粼粼,灯光摇曳。而二十四桥边,波光流动,冷月无声,玉人中立,箫声轻吟,绵长的歌声如飘风,如一缕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悠悠的传来,渐行渐远,渐渐清越,在你的心中久久回响,真是人生中一大赏心乐事。

读《红楼梦》的时候很喜欢住在潇湘馆的林黛玉,她不是大观园里的艳丽照人的牡丹,而是婀娜多姿傲雪凌风的湘竹,清清冷冷的立着,桀骜,纯净。是悠然淡远的修竹,才赋予黛玉偕世归隐傲然独立的个性。到了扬州,看了个园,才明白书中那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意境。个园里面那叠石那修竹那水榭,那种素雅和灵气,如此的纯洁精致,晶莹剔透,不就是沾染灵汁甘露的绛珠仙草吗?竹的一身翠绿,亭亭玉立,冰清玉洁,清心高雅,只可逼得粉黛无颜,黯然失色。郑板桥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竹萧萧然,飒飒然,冷冷然,清清然,清高傲世,凛然不可侵犯。而此时此际,微风轻拂,竹影摇曳,在地,在阶,在石,在窗之一隅,在庭之一角,在夕阳漫天之时,在月影婆娑之日,无处不见竹影,无处不见板桥画境,真是美得无法用文字道出。

今日的扬州,花香水树,红蓼青萍,都有一种淡淡的古典韵味。“桃花坞”、“虹桥”、“四桥烟雨楼”,风雅别致,楚楚动人,秀色可掬,让你不由得心醉神迷,作一宵酣畅的梦境。

相关文章关键词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