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文学朋友的饭局

文学朋友的饭局

2013-10-24 03:48 作者:长庆 阅读量:27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文学朋友的饭局,和别方面朋友的饭局的不同,一是标准一般不高,是低偏中档的;二是饭局上的谈话大多不是关于他们自己,不是谈生意如何,某个和自己打交道的家伙怎样,哪天在什么地方玩得多痛快……,而是谈他们身外的国事、政事,都是旁人?得问的“淡咸事”。

他们的饭局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文联年底开会,大家已辛苦一年,又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来,开了老半天会又饿着肚子回四面八方去,负责人总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就要让大家吃餐饭再走。可文联如今是所有单位中最穷的,靠平时这里抠一点哪里省一点,才能管大家这么一顿饭,怎么“奢华”得起来?再一种就是某个文学朋友出了书或收到笔较大的稿费,就请其他文学朋友到饭馆聚一聚乐一乐,这就也有了饭局。

饭局上有种无拘束的高兴气氛。加上是和心趣相近的人在一起,就自然更高兴,即便是初识,也是亲热的。搞文学的人一般都认同“真实”,一般都活得不算得意,工作或者做家务还时不时抓本杂志或书在手里,他们常常是在单位上不太受领导欢迎,在家里妻子有意见的人;他们大多不满于传统,是和现实不那么合拍的,总是试图通过文学让自己进入另一个天地的人。他们心中有许多对生活的感慨和看法,平时找不到心性相同的人倾诉,如今彼此碰到一起,知心地谈起来,很快就合拍,话匣子越开越大:文学的不景气,自由思考与表达的环境障碍,享乐化粗鄙化实利化的审美潮流不适合文学的生存,对腐败的痛恨,对社会现?的不满,发着平时无处发的牢骚,无顾忌地说着危险的笑话……

他们脸上红扑扑的,似乎喝了不少酒。其实没喝多少,他们酒量大多不行尤其是白酒,因为平时就喝得少。这不是李白杜甫那个文人与酒连在一起的年代,也不是稿费足以维持较好生活的年代。

“我去做什么生意,赚笔钱来资助杂志……”有人说着。

文联负责人轻轻地摇头,表示不赞许。“哪不成的,等你真正去赚钱了,又不会来搞文学了。”

看来文学人注定是清贫的。除非社会真正看重文学的价值。

一旁的服务小姐是看惯了各种来吃饭的客人的,今天这群人是她们见到的包桌标准最低但又最有气质的人。她们不会因为生意不大而怠慢他们,上菜到跟前去总能分享几句有趣的谈话,话都是带“虚玄”味儿的,国家的某件事,外国的某件事,全是不该他们操心的事,但她们听着新奇,因为她们平时听到的大多是些太实太物质的谈话。她们其中的某一个还会随手拿起客人搁在一旁桌上的杂志翻起来。要上菜了,放下杂志去端菜,端过了,扭头望望门,又去拿那本杂志翻起来。

客人们终于起身离席,她流连地又不好意思地合上杂志。

“送给你。”一位客人说。他的一篇小说发在这本杂志上,今天就是他请朋友们吃饭。

“谢谢。”她非常高兴,一阵惊喜。

客人也很高兴,并从心里涌起一股自尊与自豪。

他们走到街上,自尊与自豪,理想与激情,一下子仿佛又被杂乱而喧嚣的市声淹没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文学朋友的饭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