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俺庄上“留滴水”、“打墒沟”的那些事儿

俺庄上“留滴水”、“打墒沟”的那些事儿

2013-10-24 02:02 作者:涩味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题:俺庄上“留滴水”、“打墒沟”的那些事儿

沂水乡下盖房子有个讲究:为避免自己房顶的水滴到邻居家里,房主在打地基时,不用任何人说,都会自觉地将地基向里缩回大约一墙宽的距离,好让自家屋檐的水滴到自家的地里,所以房后闲置的这块地又叫“滴水”,往回缩一墙叫“留滴水”。

老家有块靠近水塘的菜园地,与本门大爷爷家的猪圈和菜园交界,大爷爷在盖猪圈时,为了不让屋檐水滴到俺家菜地里,同样也是留出了一墙宽的“滴水”地。

后来,大爷爷家的大爷便把他家的菜园都盖成了猪圈,猪圈盖完以后,猪圈的后墙形成了一个S形的弯,新盖的猪圈明显向后突出了一墙。而我妈认为这是大爷家占了俺家的菜园地,因为这事,竟然与老邻居闹翻了脸。

事后听我爷爷说,大爷家的猪圈之所以有个弯,是因为大爷爷盖的老猪圈留了“滴水”,而大爷盖的新猪圈没留“滴水”,也就是说,大爷爷盖的猪圈后墙还闲置了一墙宽的地,而大爷盖的猪圈没留空闲。

再后来,大爷爷和爷爷都相继过世,而猪圈“留滴水”的事,我却一直惦记着,到了过年的时候,就背着我妈买上了一些点心,特意去大爷家里看望大奶奶,大奶奶见了我,也是十分激动,并且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从此以后,两家人的过节也就解开了。

除了留滴水,沂水人种庄稼也有很多讲究:为了不影响别人地里庄稼的生长,也是相互留出一条沟来,这条沟又叫“墒沟”,种第一垄庄稼,又叫“打墒沟”,如果张三家与李四家的地连在一起,也不叫连在一起,叫“挨墒地”。

而对于如何“打墒沟”,也是农村人主要的矛盾点之一。有的人种地比较谦让,墒沟也留得宽,但有的人就比较抠,甚至种到了墒沟中央,对于这种特别抠的人,乡人往往会给起个外号叫“种地馋”。

在农忙时节,我就曾亲眼见过种地馋的人相互争敬:“哪是墒沟?!哪是墒沟?!”,那劲头,鼓得脖子筋老粗,连头也一埂一埂的往前窜,一旁的人有看热闹的,也有看不下去扔掉锄头上前拉架的。

当然,关于“留滴水”和“打墒沟”的范例还有很多,一般种地的农民提到“留滴水”或“打墒沟”的事,也都显得特别严肃,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如何打好墒沟,不仅关系到地种得是否漂亮,还牵扯到为人处世的大学问。

所以,如何“留滴水”、“打墒沟”,不仅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对农耕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还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美德,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一门学问,更是睦邻友好中一块不倒的奠基石。它的这种精神,有点类似我们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策略,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用上。

相关文章关键词

《俺庄上“留滴水”、“打墒沟”的那些事儿》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