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拜读大寨

拜读大寨

2013-10-11 18:28 作者:喜鹊声声 阅读量:2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其实,大寨这个村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山皱里一个五百来口人的小村,何以称之为大呢?

虎头山也名不副实。论其高,不过也就是数百米;言其威风,除了山腰矗立的那块石头上“虎头山”三字不乏虎虎生气外,实在看不出这山还有什么其它的虎威之处。

尤其是虎头山、狼窝掌驰名中外的大寨梯田,更是浪得虚名。在我所走过的全国各地,无论是水平沟、围山转,还是随意开垦的梯田,远远看去,其地 垒石皆是横平竖直、错落有序,仿佛刀削斧砍过般地整齐划一。而大寨梯田的地 垒石皆无规则而言,尽管 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平整,但 面内容却是各种几何图形的拼合,给人以破碎、支离的感觉。

因而,站在虎头山山顶陈永贵墓前,抚着陈老的墓碑,我就想:大寨,是政治的产物,大寨已经成为历史的名词了。

然而,大寨的历史在大寨展览馆里却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展览馆里,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一把镢头、一只荆筐就是一张嘴。因此,我读懂了大寨——

在中国,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村子的历史曾如大寨一般既经历过痛彻心脾的苦难,也驻留着令人眩目的辉煌。

虎头山、狼窝掌不曾有过开山炮的轰鸣,也不曾有过推土机、拖拉机的倾轧声。有的只是男女老幼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声;有的只是人们向贫穷宣战,同灾害英勇抗击的不屈不挠声……

还有一种声音,一种钢铁与石头撞击的声音。贾进财老人凿出的 石累计起来,可以从大寨到北京排列一个来回……

至此,我才读懂了虎头山梯田的 石为何缺乏平整——石灰岩、片麻岩的质地同大寨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一样,既顽固不化、又毫无规则而言。

在展览馆外山道旁,一位姑娘的叫卖声吸引了我。姑娘面前的卖案上,摆放着大小不等、做工精细的数十个虎头饰品。“买一个吧,做个纪念。”姑娘招呼说。

自然要买的,我掏出钱递了过去。突然,案上的一帧照片吸引了我,是毛泽东主席接见大寨铁姑娘队的照片。姑娘们一张张俊秀的面孔虽因常年风吹日晒而略显黝黑、粗糙,但她们的开怀大笑,却显现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豪迈气概。

“照片上有你的亲人吗?”我问姑娘。

“这是我妈妈。”姑娘手指着一位头扎白毛巾的“铁”姑娘说,“她打铁锤一气能打一百下呢!”

哦,我明白了。怪不得虎头山缺乏了虎威,在大寨人、在大寨铁姑娘面前,贫穷尚且是只鸡蛋,狼窝掌的三次水灾也是纸老虎,小小的虎头山岂敢再树虎威呢?

我问卖虎头饰品的姑娘;“假如狼窝掌第四次遭了水灾,你们大寨人还有三十年前战天斗地的信心吗?”

显然,姑娘没料到我会提这么一个问题,愣怔了片刻,然后回答说:“我们是大寨人嘛,我们父母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同样也会有!”

是啊,姑娘既然敢把虎头做成饰品随手玩弄,她身上自然凝聚了大寨人敢于拼搏、敢于笑傲一切的豪迈,这种豪迈,是大寨人的历史,也必将是大寨人的将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拜读大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