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柔软的水域

柔软的水域

2013-10-26 23:44 作者:周仕华 阅读量:26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水是山的柔情,山是水的肌体。山因了水而极富灵性,水因了山而愈加销魂。鄂西南山水,孕育了一片神秘的地域,生长了龙船调、撒尔呵、女儿会、摆手舞,柔软了我一颗宁谧无尘的心。

白水河,地球上最小的毛细血管,脉搏日夜不息的跳动,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千里迢迢地注入浩淼的洞庭湖。她一路欢歌,把万般柔情泼洒在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小河老了,水很年轻;土地老了,人很年轻。最后,长江接纳了她,追随长江幸福地投入大海宽广的怀抱。白水溪、鸳鸯峡、三眼泉就是白水河上三颗耀眼的珠玉,融入岁月深处,注入生命血脉之中。

白水溪

阳春三月,水秀山媚,百花竞绽,是白水溪一年中最富魅力的时候。如一个娉婷的妙龄女子,身姿婀娜怡人,突显出青春的神韵与性感。驻足河畔仰望,高耸的崖壁上,裸露岩石的罅隙间,流泉淙淙,条条晶亮透明的白丝带,飘逸林间。是仙女舞动锦缎,还是烟霞在山间萦绕?如烟,如尘,如花,如珠玉,赛翡翠,轻盈灵动,如少女顾盼迷离的眼波,神采不凡。

侧耳聆听,泉水的声音时有时无,断断续续,难道是被风儿无端地调戏?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急促,时而悠缓,调子变幻无常,无律可循。丁冬的山泉真是天才的演奏家啊!无论怎样,旋律总是那么细腻而富有激越人心的力量。不知不觉间,人就会受到潜移默化之感染,陶然而醉。比羌笛更悠扬,比洞箫更洪亮,比葫芦丝更甜美,没有哪一支人工雕琢的曲子能有这般流畅丰厚。

欣赏沁心悦性的泉韵,万不可心急,必得有十足的耐性。寻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来,静静地享用这无边无垠的仙乐玉音好了。泉水淌过青石,潺潺成韵,泉水流过林间,哗哗作响,泉水跌落山崖,訇然有声。不必细辨,就能晓其要义,音律节奏,全蕴在其中。细流,飞瀑,叠泉,音质各异。不是山歌,山歌太嘹亮;不是民乐,民乐太古朴;更不是流行曲,流行曲太浅薄。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绝不可能凭空想象到它的大气与美好,是淳厚的古筝,还是多重奏的钢琴曲?大地为琴,山泉为弦、为键,将自然之音演绎得尽善尽美,让人叹为观止。

也许只有山的雄厚与博大才能滋养出这般曼妙清丽的曲子,没有疲惫的音符,没有空洞的音调,每一支旋律都充满了生命的壮美。

读山,巍峨峭拔是山倔强的性格,丛生的树木是山柔美的肌肤,惟有那一泓纯净的清泉,才是山隽永幽清的韵致!山之神奇,壮美,雅致,全系于流泉。自然清泉乃天地之灵气,若得汲取,如饮醍醐,周身通透。听一串泉音,品一口香茗,红尘的喧嚣纷争稀释滤尽。惟有铮铮的泉韵时常回响在耳畔,如一声邈远的鸡啼。

鸳鸯峡

鸳鸯峡啊,雄奇秀丽,独具风韵。

从白水河上泛舟而下,如行画中,两岸群山逶迤,树木叠翠。新颖别致的土家吊脚楼,点缀其间,错落有致,古朴中不失灵秀,庄重间不乏活泼,诗一样空灵,画一样和谐,歌一样优美。

蓦地,远远地在你的眼前闪出两座如剑似戟的山峰,壁立对峙,直插云宵。如一对默默私语的鸳鸯,互诉真情,比翼齐飞!

鸳鸯是痴情恋人的化身,从《孔雀东南飞》的树林里飞来,飞了千年,如今飞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寂寞的鸳鸯融进了富丽的山水,哪怕亘古站立也绝无半点悔意。身处其间,令人想起舒婷描写长江三峡神女峰的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悲怆的站立姿势,宁静了人们的视线,深刻了人们的思想,甜蜜了人们的情愫。赋予山以灵性,交给水以柔情。

读一缕痴情,悟大山之神韵,流一把辛酸的泪水;品天地之精华,让我的梦恣意放飞;观一片热土,留下我哀婉隽永的诗行……

峭壁?岩之上,古松翠柏,交相辉映,屈曲盘旋的虬枝,临空蜿蜒;青翠欲滴的针叶,精神抖擞。绝壁间,冒几眼清泉,淙淙有声,飞逝而下,于石棱上溅起洁白的水花。

两山之间,是一泓清澈的河水,宛如一块晶莹的翡翠静静地躺着。河水潺缓而流,水面上漾起阵阵涟漪,打着旋儿,散发开去。山,激越了。水,动情了。泊舟其上,凝神静听,飞泉细瀑,泠泠作响,如珠落玉盘,似玉箫吹歌。这天籁之音琥珀一样透明,兰花一样清馨。

给我翅膀吧!我将尽力地翱翔,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给我攀登的勇气吧!我将立于高山之巅,一览世间的繁华与美好;给我深邃的思想吧!我会以智者的眼光,抛开一切的浮华,觅寻自然的流韵,生活的本真……

骤雨初歇,雾气缠绕,贴着水面缓缓蠕动。神秘的水域,朦胧在山间,穿越时空而抵达生命的本初。水,是山的母体;山是水的依托。人们世代依山傍水而居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将一段美丽的故事典藏在山水间也有了完全的依据。

据传三百多年前,白水河一带常闹洪灾。每逢汛期,当地居民只有昼夜不停地挖河泄洪。劳动队伍中间,有一对新婚土家族夫妇。一天深夜,洪水突涨,妻子不慎卷入水中,丈夫见状,不顾一切地跳入洪流去救自己才结婚几日的新娘。岂料,从此两人再也没能上来。翌日清晨,晨雾初散,两座山峰拔地而生,也许正是这对夫妇所化,日夜守护着这里。鸳鸯峡也因这个凄美的故事而得名。千百年长流不息的水啊,就是土家人朴实纯洁的情感吗?

水,长流不息。山,高耸万年。对峙的表情里,千百年的怅惘与忧伤,如今,已羽化作一曲深情款款的民歌。高亢的调子,在峡谷传响,久而未绝。

三眼泉

自然流韵,天凿地造的三眼泉,让人神往,仰慕无限。

从白水河顺流而下,至一座铁索吊桥,桥头立碑,上书:三眼泉。伫立桥心,忽闻泠泠之音,若空谷回响,清脆悦耳,飘渺而至。早就听说,三眼泉并非挤在一块儿,而是相隔数米,各不相同,均具特色。有的声如洪钟,粗犷奔放;有的响若鸣笛,哀婉忧怨;有的鸣似击乐,清新润泽。若非亲耳聆听,这自然的流韵,岂敢造次。响声越来越近,气势逼人。从几块干干净净的石头铺就的台阶缓缓而下,三眼泉其中之一便呈现在眼前了。在我看来,那不只是一个巨大的泉眼,生生不息地向白水河注入琼浆甘霖,滋润河畔肥沃的土地,而是母亲源源不断的乳汁,养育着土家儿女。它充满生机,永不疲惫,冒,冒,冒……。

走近泉眼,凝神静听,铮铮之音似从地下传来,纯正凝重,深沉浑厚。我猜想,在这泉流之下定有一个偌大的共鸣腔,泉水在里面自由荡漾跌撞,涟漪片片,细流数缕,或瀑,或潭,或溪。莫非是仙人享乐之处所,竟有如此巧妙绝伦的构思!

溯河而上,约三四十米,又现一泉。其水流舒缓,平和有致,泉眼不大,亦无异形。可它充满着含蓄,暗藏着羞涩。临泉而立,有寒潮隐隐袭来,凉爽宜人。静坐良久,始觉有哀怨之音传来,细若游丝,如泣如诉。那声音悠远轻盈,时断时续,时而似急雨骤然,时而如雪花触地,直听得胆战心栗,泪眼迷离,拂袖而泣。难道是哪个多情的女子,弹着琵琶或者古筝,在等待她的如意郎君?不然,呜咽之声,为何这般饱含忧郁。

继续前行,又得一泉。泉前有潭,潭水清冽,似少女多情的眼眸,焕发出无限神采。古人有“望穿秋水”一词,若观此处,必会深得其间要义。泉口如一个倒悬的喇叭,吹奏出绵绵之音。泉流落而为瀑,聚而为潭,泉眼离水面数尺,跌落之时,发出铮铮之音,如玉盘滚珠,若玉笛鸣乐,清音丽婉,烦恼尽释。

三个泉眼,风格迥异,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处美妙的自然景观。三眼泉,可歌,呵叹,可咏,它自然神奇的造化,在白水河畔生生不息,滋养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相关文章关键词

《柔软的水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