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吟 彩云之南 (一)
且行且吟彩云之南(一)
为了节约600元的机票差价,不得不在9月12日中秋节由昆明辗转至丽江。提前头一天回父母家,把中秋节先过了。
飞机刚一落地,接到驴友老Ding的电话,他已在机场等我,因为只见过一次面,我刚一出机场出口,很特意地在排在栏杆外的人群里寻找,照面之后,稍一思索,在脑海里终于把眼前的人和脑海的印象match上了。
驴友老Ding刚结束墨脱的徒步,从西藏沿滇藏线一路搭车,走走停停,比我早两天到了丽江。因为都和ZM熟识,和老Ding很自然的就跳过了相互熟悉的过程,直接像老朋友那样开始聊天。他还沉浸在墨脱之行的回味和开心之中,在从机场去丽江市的路上,把墨脱途中的所见美景和艰辛都一一描述,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有战友在丽江,老Ding很自热以东道主的身份招待我。他在部队时期的指导员开车送我们去了束河古镇,据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一处驿站。这里很清静,游人稀少,我很喜欢这种自然而然的气氛,古镇的建筑应该也是重新依纳西族建筑仿古而建,但是仿得很自然,没有现代建筑的一丝痕迹,河水环绕,垂柳依依,往古镇深处走去,经过几畦菜地,到了山脚下,索性爬上山顶了。
在半山腰上坐了会子,俯瞰丽江城静卧在环山之下,有点像尼泊尔的博卡拉。群上之上还可见白云飘荡,见天色渐暗,夜幕四合,远处传来犬吠之声,有“鸡犬相闻”的意境。
指导员从束河古镇把我们接回丽江市内,在宾馆入住后,我和老Ding一起去了丽江古城,天已黑尽。丽江古城的酒吧果然名不虚传。一家叫一米阳光的连绵占了一条街,很多年轻人宣泄着青春而使酒吧的气氛非常热烈,歌声通过音响响彻天空,心脏都被强烈的节奏震得发颤。实在受不了这份喧嚣。于是试着往古城深处走,清净了很多。古城面积还是很大的。丽江古城的特色在于它的水,来在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欢快地流动给古城带来灵气。在古城深处随意走动,不意间走到了被网友称为必到的景点--纳西小学校,校舍是纳西族建筑,墙壁被涂成白色,上面写着汉文和纳西文字。纳西文是古老的象形文字,看不懂,据说写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另一项被网友称为丽江必做的事情是听宣科老人住持的纳西音乐会,可惜太晚了没赶上。下次再有机会吧。也许再也没有机会,一如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擦肩而过就成了永远不可能……)。天太黑,走到木府,只能看到其建筑的轮廓,很是古朴大气。很遗憾不能进去细细浏览。
我们坐在一处客栈的门口,这里正好有个磨房,水声哗哗作响,把他指导员给的苹果、月饼以及从刚买的几样当地小吃摆在桌子上,也算过中秋节吧。老Ding依然陶醉在从墨脱归来的胜利的喜悦之中,脸上的笑容带着少年人的纯真,好像和他的年龄都不相称了。有个词形容女性笑到兴奋时“花枝乱颤”,我感到老Ding聊他在西藏的旅程以及他读的一些书和文章时,也是一副“树枝乱晃”的摸样。依稀记得曾经见过这种“树枝乱晃”之眉飞色舞,终于明白,原来是人都会这样……
原来对老Ding的印象是:解放军,参加过越战。似乎和风花雪月不搭界,当听他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口气从头背到尾,而且在他看来这首诗不过如此,好看的是徐志摩的另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另外他喜欢维茨格的《世界最美的坟墓》,我简直被震惊到以头抢地。原来解放军也有文学青年的。
回到宾馆很晚了,商量好第二天去老君山(这个地方是指导员推荐去的),然后晚上和ZM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