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重阳时,我考试了!
暮秋的季节阴阴雨雨,淅淅沥沥。待到重阳,天高云淡,晴朗无比,温适凉爽。此等团聚敬老的节日,我是不能够与家人倾室而出,去登高踏秋了。不过,弄不到茱萸带到头上辟邪,却可以摘一朵菊花佩戴,应不是难事。菊花酒是品尝不到了,菊花茶、菊花糕点倒是可以买到的,用于沾染点节日的喜庆与延寿客的长寿份。
沿江路上的桂花飘香许久了,很想带方语亲临其境,感受一下其黄灿灿香馨扑鼻的秋日梦语。可方语专注于电视节目中的动画片,不肯离开,只好扫兴作罢。
然,在这片片红枫飘零,温温敬老的情丝重阳里,我还是脉脉地想起了一些诗词美句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过,我可没有李清照的多愁善感与她那绝美的千古文词,倒是有王维笔下情丝丝、思绵绵的感叹了。
南大南院里的风景很美,绿绿的风景树,高低错落。弯弯的曲径走廊,干净舒适。偶尔地从树底下穿过一群儿鸭子,让人顿感惊奇,心想着这里怎会有鸭呢?它们怎么不会在院中的水池里点缀呢?
莘莘学子们在院里悠然地走来走去,离开考的时间尚早。不过,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复印的复习资料,让我好奇。为什么我没有呢?
“哎,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您手中的这个资料是发的吗?”我忍不住地叫住一位美女探问了。
“哦,这是在校门口花一块钱买的考题答案!”美女被我问及的有些不自在。
我则向其挥了挥手,以示我的鲁莽。但看着个个成人考生手中攥着的考题答案,想起了考驾照门口的叫买考题的幕幕,有些让人可笑。事实证明,考题中是没有那些所谓的考题答案的,我就亲眼看到位位考生将那资料气愤愤地掷于水泥地上的画面。
南大学院里的综合楼楼道很宽敞,幽幽的楼道走廊在说话时有回音。要是在晚上,黑黑团团的包裹着单行者,一阵儿凉风飘过,猛一回头,还真会吓着人的,会误认为有人跟踪着。不过,重踏那高高低低的大理石梯层,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懵懵懂懂、清清纯纯的青春味一个劲地往脑海里钻,让人心旷神怡,宛若年青了十几岁,人也倍感轻松,暂且抛弃了平日的匆匆忙忙。或许这就叫做触物思回了吧!
我参考的教室是在510里,里面的桌椅摆设有点儿科学,位子和电影院里的座位一样高低错落。而教室里的白色粉墙已经老化,有剥落的痕迹。连同黑板上的粉笔沫,给了我一种亲和力。竟然一下子让我回到了小时,回到了小时课间十分钟同伴们的欢乐场景。为了蹭暖,小伙伴们都靠着石灰白墙相互挤压着采暖,都希望着得到片刻的温暖。在挤兑的同时,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而且也将石灰墙弄得脱落了。
可我在教室里并没有见着黑板擦,但意外地见着了上下推拉的黑板,意识着文化与时代的进步。正如在这个登高远眺、神清气爽的九月辞青,很多奋进的人都学会了放下。放下了回家看看老人的重阳,而跑来重新进入已落下十甚至是快二十年的课堂。
又至重阳时,我考试了!赶了一回与时俱进,但也使我回味了一次已逝青春的梦呓。光阴荏苒,青春不在,这个重阳,让我过的思思念念……(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