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南京

南京

2013-10-24 19:45 作者:记者温进国 阅读量:35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是喜欢乘坐火车的。轰隆隆的急行声,还有那一声启程时尖锐的鸣笛。形形色色的乘客,汗水与各种人体散发的味道,交织融合。总让人觉得俗世的真实。还可以沿途观看风景。举目看向窗外,隐隐的延绵山脉,青翠处裸露黄色或红色和灰色的土地。天边的浮云晚霞,偶尔划过几抹飞鸟的疾影。近处的孤树丛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映入眼帘,再一闪而过。人静静地坐着。眼望这一切。心会慢慢沉寂,止水般静谧。渐渐地,一切物体均视而不见了。只有那幽幽地廖远的情思,在脑海中淡淡地飘散。心静,就有了闲暇的时间。可以追忆,可以展望,也可以幻想和感慨。乘飞机或火车,如同速食与自己精心烹制的食物。前者迅速,直接解决问题。后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留下了情意深重的温柔。再有,坐火车省下的钱,可以买喜欢的书。摆在书柜里,看过去已是无限富足。再一本一本地拈出来,阅读,做笔记。这过程就有着无限的温情。

第一次坐飞机,是去南京。南京亦称金陵。高二时与王子立和小林子结伴而行。是一个非常喜欢的城市。那是托王子立“写生”的福,机票全由他是画家的父亲解决。在飞机上坐着,透过小小的圆形窗户,外面是一层铺展的浓云。阳光照在上面,泛着耀眼的白光。单调的颜色,失去一切生趣,人亦只觉得生命的孤独与寂寥。我无心再去延续这份寂寞。在位置上端正地坐着,闭目养神。

从机场到市区,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使我得以早日窥见它的颜色。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它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朱自清先生曾写到:“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三人将行李放置妥当,饭也未曾顾得上吃,直接打了出租朝中山陵赶去。去的途中,大路旁边有高而粗壮的梧桐。正逢细雨纷纷,绿色的大片树叶在风中发出声响。这种幽静的感觉,是在南京停留了几天的时间后,才有的新的体味。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体味的城市。没有太多喧嚣。心会沉静。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作家评论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说起它一贯的颓唐。曾经的纸醉金迷,秦淮河流淌过烟花般的糜烂和华丽。所以,在此建都的朝代都不长久。异常脆弱地倾倒。在杭州建都的朝代也很短命。江南是皇帝的温柔乡,容易使他们遗忘烽火的危机,民众的煎熬。对着湖光山色,只有了沉沦。就象有漂亮妻子的男人,总是容易缺乏上进心。有些美丽,远观赏心悦目。深陷其中,却会疲倦麻木。城市也是一样的。因为曾经有过的繁华和显赫。当历史如云烟过眼,抹掉了夜色中的酒香和箫声。古老的南京只留下一个沧桑而平静的轮廓。暗淡的城墙,覆盖着潮湿浓密的青苔和爬藤。陵墓无言,挣扎过的灵魂也没有了声息。

到了中山陵,余人如空气似的,丝毫不扰乱王子立的安心作画。我与小林子,悄悄跟在一个旅游团的后面,免费聆听着导游小姐的详细讲解。导游小姐手指一处,说,好不好看?漂亮不漂亮?众人亦如同幼儿园的小孩一样,答到,好看,漂亮。直引得我们二人一路窃笑。

中山陵的美,是自然的美,人工雕琢的痕迹不多。相比之下,玄武湖的美已经非常人工化了。十里荷塘,在夏天的艳阳下竭力散发着清香。碧水连天,在风中翻动温柔的涟漪。旅行者的脚步踏得太多。行色匆匆,只顾着拍照喧哗。同比之下,杭州的西湖,湖畔的小树林里,常有本地人,用方格布铺出一块地方。一家人钓鱼、野餐、打毛衣、看书,非常悠闲地享受时间和阳光。而南京的玄武湖,却没有这份从容。看过去热热闹闹,却似乎极其寂寞,因为没有理解与懂得。

南京的城区,新建的大厦几乎都高耸入云,这也是令我引以为叹的地方,实为初见。在大楼的另一边,却有很多极为破旧的建筑。看得出它因为曾经背负的历史,一直处于局促和尴尬。即无法抛开过去大步赶上,又无法固守着旧日的繁荣聊以自慰。所以,这是个发展极为缓慢和谨慎的城市。这种心态同样影射在活于城中的民众们。

江苏人的淳朴和自足感很明显。他们没有上海人的急迫和尖锐。始终象一块植被丰满的泥土,踏实而安稳。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少行色匆匆。衣着也一律比较土气。比起上海的淮海路,会以为自己走在一个县城的人群中。南京的街道却宽阔干净。很多装修精致的店铺,卖着来自日本,韩国的时尚服饰。符合高消费水平的金鹰百货也几乎囊括上海伊势丹的所有品牌。但这种心态的问题无法改变。自古以来,江苏缴的税额比其他的省份都要高。它稳定踏步,自给自足。所以它注定和潮流的来去无关。因为它也是潮流的引领者。

第一次看鱼是在南京的海底世界。幽暗寂静的参观区,没有什么声音。只有在贴近玻璃的时候,听到清水里面氧气的滚动。这些来自深海的生命神秘而诡异。有着与世隔绝的自在。但远离大海之后的生存,似乎有些孤独。三人屏住呼吸,头挨着头地看。这种态度,对着美丽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后来,这一场景出现在王子立的画里,千百条各色的鱼,汇在一起各有各的方向,取名是“孤独”。然我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想起了这种描述的方式;“生命是鱼,生活是水,灵魂是鱼听到的大海的声音,但注定与海绝了缘分”。后来,常对考取了南京大学的高中同学说,有空去看看那些鱼,一些寂寞而美丽的生命。他们短信过来说我“矫情”,我微笑着,也觉得自己“矫情”。

小林子说他始终记得最快乐的一刻。脚下的通道缓缓地往前滑动,头顶和两旁是巨大的水箱。一大群一大群的鱼隔着玻璃很近地游过。似乎能感觉到它们的呼吸和眼神。把脸贴在玻璃上,对它们微笑。当它们晃着尾巴游过来的时候,把手心贴在上面。这一刻,于学音乐的他来说,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鱼。一条无法找到“大海”的鱼。他说,大海,是信仰,是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而对于我,这大海,就是诺贝尔的神圣殿堂。

后来,王子立在南京有过工作。住了一年的时间,然再次离开,到了青海。他说他在南京遇到了曾经同班的同学。而且是好朋友。一个女孩,瘦瘦的,个子不高,笑起来就露出两颗好看的小虎牙。他俩都没有预料到几年后会在南京重逢。约在莫愁路上见面,远远见到,都笑了起来。一起去了湖南路上的一个咖啡店。女孩在南京上学,毕业后留在了南京工作,说的是南京味道的普通话。二人聊起小时候在学校看完电影,一起坐公车回家,在路上看夕阳。彼此微笑着。却没有刻意说太多话。那种温情的感觉,原来并没有在时光中流失。我们鼓动着让王子立继续说下去,希望听到一些动人的事。然他到此却是缄了口。我们虽失望,却也不好追问。料想是一段伤心的往事罢。

三人在南京,游荡过很多地方。留下了许多笑话和感动。喜欢他们伴在身边。有知己的感觉,有兄弟的情谊。温暖而依赖。喜欢彼此不动声色的默契。也喜欢他们的淳朴温厚,宽容和持久。总想着以后能一起吃顿饭。好好地聚在一起。不用说很多话,只平淡地享受温和的情意。是符合彼此性情的方式。

南京,是一个有情有缘有故事的地方。曾在大学毕业时,预备着去往此地。后来,此行因留校而搁浅。时光流逝,朝花夕拾。在昔日的书房寻到以前的文稿,便将之整理了一通。我想,自己与此地,果然还有未尽的缘分。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南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